第111章 冒出来的轻工业(卷9 王丽主政 12) (第2/2页)
工业局局长阮光剑分析了盐州大规模生产木梳的优势劣势:“劣势四点,一是盐州不临江,原材料和产品运输不如酥州方便;二是盐州人口远少于酥州,各种技工数量也不足;三是过去盐州没有大规模采购原料,货源不见得有保障,也没有外销木梳的经验,没有现成的客户;四是盐州街道窄,防火上有缺陷。优势是生产成本低,可以很快扩大生产规模。”
王丽听完发言,安排了工作:“工业局要尽快组织一个专门的小组负责木梳生产,先在城外找一片合适的区域,建立防火工厂和仓库,然后把城内的生产存储设施都搬出去。分别和三家木梳厂对接,提升产量。”
“前期考虑把产品卖到我们自己的区域,先把酥州梳子挤出去一部分,再考虑金狼市场,金狼国号称8000万人,市场还是有的。”
“除了木梳之外,工业局再和机械研究所对接一下,找找类似的产品。”
这次会议后,工业局的工作来了个大转向,原来工业局的主要工作在盐场和化工园区,盐场主要依靠私营业主,工业局只要做好统计工作就行,化工园区是盐州的重点工作,州府还有一帮子人在忙,工业局也是跟着办些杂务,没有压力,日子过的还算逍遥,这次会议后,工业局有了自己的中心工作,原本只有十来个人的局,一下抽出一半去搞木梳,整个局都紧张了几倍。
阮光剑局长亲自抓木梳产业建设,原来的工作都转给了副局长。小小的一个梳子,让阮局长忙得飞了起来。
先是要在城外找块地,这就让阮局长跑了半个月,而后又要协调新标准建设厂房,又要协调安装发电机,一桩桩一件件,都只能亲自安排。
期间,又要和王、赵、刘三家协商,王家开始还想独占机器,悄悄发财,对阮局长的提议相当抵触,工业局第一次提议扩大产量,一起在城外新建厂房后,老王就找各种理由不与工业局的人见面。他已经尝到了甜头,没有几天时间,他挣的银子,已经超过了平时一年的数。
可惜好景不长,他存的木料很快用完了,做梳子的木料切割好后,都需要一个老化的过程,要不然做好梳子后,很可能会开裂。显然,他现在再去切割木料,老化也来不及做了,只好让出了加工室,他最担心的是,赵家和刘家也去加工,这样他就没有优势了。
第二天,老王又跑到加工室里,果然看到刘家正在操作,他心情复杂地回到家里,也没了干活的心情。千防万防没有想到,机器自己没有掏钱买下,人家想租给谁用,就租给谁用。
老王窝了满肚子的气,主动去找阮局长,找到工业局,阮局长居然没在,有人给他指了方向,说是在城东二里的地方看工地,他又气冲冲地出了城,去追阮局。
出了城,果然找到了阮局长,老王张嘴就指责:“阮局长,那机器你为啥叫别个家用?”
阮局长却并不管气势汹汹的老王,依旧笑呵呵地说话:“老王啊,按你这说法,那机器别个不能用了?”
老王心里也知道理亏,但这口气一直堵着,自己筹划几天,被这个阮局长一下子破了,他今天要好好骂骂:“那机器是我家娃子在学校想出来的点子,别个用,算是偷了。”
阮局长有意和老王聊聊,找了块石头,自顾自坐了下来,又指了指另一块石头,示意他坐下。老王气鼓鼓地坐了下来,等阮局长说话。
阮局长没有解释,而是问道:“老王,要是你家子修想出这个点子,没有州府,能做出这机器吗?”
老王一听,这样问自己就立不住脚了,马上急了,说:“没有俺家娃子的想法,州府也造不出机器。”
阮局长笑了笑,“我说了你也不信,很多机器早都造出来了,只是没有人用才放在那里。这事也不说了,就问你,只凭你家子修,啥时候能把机器造出来?”
老王赌气说:“赵家、刘家用,我就咽不下这口气。”
阮局长看老王不想讲道理,笑呵呵地又问:“老王啊,按你的想法,这机器就只给你用,你一年准备卖多少把梳子?”
老王这个问题也想过很多次,按他的想法,有了机器,他一家子一年最少能卖两千把梳子,那就发财了,再造的多,他也不是没想过,感觉自己那一家人累死,也就能造2000把,再多也卖不出去了。此时听到阮局长的问题,狠狠心,回答说:“怎么着也得两万把。”
阮局长又是呵呵一笑,说,“行啊,要是没有货,我可不答应。”
老王一听,有点急眼,心想,“啥情况,吹个牛还要兑现?”又一想,“难道阮局长愿意买,这可是个大生意。”他不禁疑惑地望向阮局长。
阮局长看他一脸迷茫,就再加一把火,说:“我叫人给你签个合同,一年两万把,供不上货你可要赔钱。”
老王此时也顾不上机器的事了,迷迷糊糊地站起身,回到家里,他还没有从这个消息中恢复过来。
老王想了很久,几个问题都没有想通,还越来越糊糊,他不确定,阮局长是不是忽悠他的,两万把梳子,够盐州人一人一把,这么大的量,用到哪里?他也不确定,如果阮局真的要这么多,自己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赵家、刘家知道不知道阮局长的想法,看样子阮局长和那两家也很熟。
老王想到这里,决定去赵家或刘家探探口风。还没等他出门,赵家、刘家的家主一起来到他家。虽说老王对赵家用机器的事耿耿于怀,但赵家家主来了,他还是假惺惺地拱手相迎,将两位家主迎入正堂。
几位家主互相恭维一番,哈哈笑着,就是不进入正题,最后老王忍不住了,就问:“两位来我这小地方,不知道有什么见教?”
赵家家主和刘家家主互相望了一眼,赵家家主沉声说,“王掌柜,不知你家的木梳,可否卖给我一些?”
老王心中一惊,心说,“我还想买你们的货。”于是哈哈一笑,说道:“这两天兄弟也是接了一批单子,正愁没办法交货呢,怎么,两位?”
三人互相一望,似乎都明白了什么,刘家家主问,“莫非王家也是两万把?”
此话一出,三人都明白过来,刚才和谐的气氛顿时消失,三人都坐在椅子上沉思,空气突然安静。
过了好一阵,刘家家主叹了一口气,说:“阮局长是搞什么鬼,要这么多木梳。”
赵家家主却站起身来,说:“看来阮局长是真要,不是逗我们玩,还是回去想想,怎么挣这个钱吧。”说完大踏步走出大门,刘家家主看了老王一眼,也快步跟了上去。
阮局长并没有将希望都寄托在三家身上,城外的厂房也还需要几个月才能完工,他需要把王丽安排的几件工作都往前推,其中一项就是防火。
他安排一个专人,每天都要把三家的成品收走,同时把生产废料也清理干净,避免因为大量木料堆积导致火灾。
至于王丽要求开发的类似的产品,他也找了几种,其中一种是竹茶杯,生产非常简单,原料本地也有,只要今年加大这个品种竹子的种植,一年就能大量收获。类似的还的木的炒菜铲,木碗、木盘之类。
这些东西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生产的门槛很低,但传统方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引入电动的锯、磨之后,生产成本大为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