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x95mf.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九九不归壹 > 第14章 古书

第14章 古书 (第2/2页)

“什么?”司民主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按照他的了解,长永国与长乐国素来不睦,哪怕是国难之援也极不情愿,这次长永国的使者能按时来就已经很让他意外了,玉衡竟然得到了他的支持。

“长永国虽然与其它两国也有些不睦,但是,终究是武力第一的强国,尤其是长安国,经常被北原骚扰,据说他们一直想请长永国在他们国内驻军,以帮助他们拱卫北疆。如果长永国能明确表态支持公子,那很可能长安国为了讨好长永国,也会跟进,这样的话,就已经可以形成决定性的优势了。”司民主事脸上有疑惑,但更多的是兴奋。他相信玉衡不会信口开河,这事应该是真的,虽然他很想问出心里的疑惑,但理智还是制止了他。如果玉衡不想主动说,那最好就不要多问,只要结果是想要的,就可以了。

“主事大人,四国议事之后,剩下的,就交给你了。”玉衡走近前来,握住了司民主事的手。此时他眼里,已经不再是平静了,而是充满了势在必得的坚定。

“臣定不负所托。”司民主事也紧紧握住了玉衡的手。

如玉衡所言,在四国会议上,长永国和长安国果然都坚定的支持了玉衡,长宁国虽然开始有意公子明,但在看到长安国反水之后,也开始有所顾虑,担心将来成为两外三国的弃子,索性也转向了玉衡。这样的结果,让对玉衡来说,是意料之中,而对太后而言,则是完全出乎意料,自己的儿子,先王君的唯一嫡子,竟然完全得不到四个邦国的另外三者的支持。现在太后的脸上,写满了失望和无奈。她知道,这个结果很可能是不可逆转的了,但她不想就这么放弃,她知道,这其中的关键,就是长永国。昨日还置身事外,现在竟然旗帜鲜明地表态,尤其是长永国的王子,甚至在宣布自己的选择后,再不肯多说一句,无论太后如何委屈的暗示和劝说,他始终不愿理会,后来甚至被太后唠叨烦了,甩手离开了议事厅,只留下泄气的太后和公子明。

消息传出来的时候,同样错愕的还有国相,他怎么也想不通,玉衡完全没有与使团接触过,对于三国使者来说,他就是个陌生人,怎么就能得到长永国的支持了呢。自己是在朝堂上明确表态过支持公子明的,现在看来,恐怕仕途要就此终结了。

司民主事早已安排了人手在厅外候着,消息一传出来,第一时间就被传遍了王都的大街小巷,百姓无不奔走相告,欢呼雀跃。英雄变成了真正的领袖,这不就是众望所归吗?最兴奋的还是玉衡的那些师兄弟们,那种感觉就好像自家的兄弟得以高中一样。

此时的玉衡,静静地坐在母亲的身边,脸上没有丝毫的波澜,弄得前来报喜的侍卫倒是有些不知所措了。玉衡打赏了侍卫,就让他退下了,他回到母亲身边继续坐在那里,彷佛只是知道了一个稀松平常的结果一样。“母亲,我拿回了本就属于我的东西。我之前一直不相信任何的命运,可是现在,一切都是那么的戏剧性。我知道了一个事实,然后改变了一个现实。”

事情还要从那些书里的内容说起。

书并非是如今长乐国的太史令所编撰,而是大概两百年前南境的一位不知名的太史令。说到这里,就要回到了四邦立国了。对于长乐国的史书来讲,很奇怪的是,大部分都是起于立国之时,而立国之前,即便有所记录,也只是歌颂圣君如何带领四国抗衡北原的丰功伟绩,除此再无其它,而且长乐国的史书,对于其它三国的历史,记录甚少,基本只是些无关痛痒的大事记而已。而箱子里的这些书不一样,它讲的全是四邦分治立国之前的史实,而且在长乐国正史上都是无从查知的。各种的细节,除了正常的笔录之外,还有一些考究的内容在里面,也说明了当时的史记,不仅仅像现在这样,只是做客观记录,还会对一些悬疑的史实进行一定的推敲和考究,由太史令进行批注标记。虽说这些证据一样的文字不能尽信,但是从内容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这名太史令并没有融入太多个人偏好在里面,哪怕是一些走访、考究的内容,也显得很公正客观,甚至让人读完自然而然的认为这就是事实。

与以前看过的对圣君尽是恭敬赞美的史书不同,这些书里面,记录了很多对于圣君不利的内容,还原了一个更符合凡人应有人性的圣君。玉衡看的时候,虽有惊讶和疑惑,但很快在心里就认同了,在他眼里,还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所谓的“神”,而现在的圣君的“神圣”,也只是百姓选择性的歌颂而已,他们希望自己敬仰、倚赖的那个人全是优点,超凡脱俗,这是个双向成全的结果。

“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所以这些书才会被弃之角落,没被焚毁已然万幸了。”玉衡略表同情。看到后来,他心里就全然是另外一种反应了。其中一本书,是专门关于长永国立国之前的史实,他越看越觉得里面很多的陈述似曾相识,直到他看到长永国立国前已故首领的记录时,他整个人都震惊了,此时的他,就像头顶被浇了一通冰水一样清醒。什么似曾相识,分明就是同一件事情,书中记载的,就是自己的舅舅告诉自己的那些,而且甚至比他说的内容还要多,还要细。现在他明白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自己的亲身父亲,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很可能就是长永国立国前已故首领叶华,也就是舅舅口中的“大统领”。自己母亲和舅舅去的,就是四国分治立国前的那个时代。何其荒谬,又何其真实,自己竟然是母亲和两百年前的一个人所生。

更让他震惊的还在后面,在记录到大统领之死时,这位太史令增加了大量篇幅的批注。一改之前客观的记录,随着考究的深入,他的言辞越来越情绪化,不在于别的,只是对于大统领之死,他发现了越来越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曾经人人都以为大统领为救妻子而遗憾负伤离世,实际上,很可能是遭人暗算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