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科举进行时 (第2/2页)
……
考完之后,洛阳官府专门派人向这些秀才分发文士服和钱粮,并派人登记姓名籍贯,记录在册,东西不多,只有一吊钱,十斤粗米。
现在朝廷也苦,钱粮不足,自然不能像明清那样每年都耗费大量的钱粮,供养读书人,况且,苏铭也觉得,那样养起来的读书人也不见得对朝廷有多忠心。
多尔衮刚入主京城,没多久就举行了科举,他们不是眼巴巴的去参加科举了?还把自己剃成了金钱鼠尾辫,舔的那叫一个厉害。
当然,目前只有这么多钱粮,以后肯定会再变,但数量也不会很多。
这些钱粮本就不是给世家子弟,而是用来嘉奖那些寒门士子,收买民心。
以往朝廷科举,可是没有这样的举措。
现在,有了。
……
半个月后,朝廷又举行了第三场考试。
这场考试更为严格,考试地点不在临时考场,而是在皇城之中。洛阳皇城建的很大,区区一千名考生,分几个大殿就够了。
考试时间两个时辰,考题也由浅入深变得难了,如先前苏铭和女帝说的那样,他直接分卷了,儒家经文和历史策论的题目分了一卷,算术,水利,农事,兵事,刑律分了一卷。
说到科举,有很多人大概不知道,明清的科举规定了考题的范围,所以读书人就只读那些书,仔细揣摩,这导致大部分人根本不读史书。
太卷了,谁还有心思去读史书。
随着一场场考试下来,朝廷对科举的流程也逐渐熟络,得心应手。
这次的试卷也同样先糊名,再让人进行誊抄,最后再由考官阅览。
三天后,一份新的举人名单出炉。
朝廷也同样发放了一份赏赐,张贴名单,有了举人的身份,这些士子就可以应聘朝廷的一些杂流小官。
这些杂流小官比小吏的权利要大一些,管的事也更多一些,逐渐从劳力变成劳人,但还无法主管重要的部门。
……
“不枉费我提前放风,把科举的消息传出去,这次考试倒是有不少能用的人。”千秋殿,苏铭望着案上摆放的试卷,轻笑道。
朝廷那帮人更看重儒家经文考题的那一卷,而苏铭则更看重水利农事那一份考卷,在参加科举的这些人当中,肯定有偏科的人。
后世分文理科了,都有贼偏科的人,更别说现在了。
只不过,朝廷不会录用太偏科的人,最起码,儒家考题的那份试卷要过得去,不然就算是苏铭再青眼有加,也无法被录取。
这是朝廷的规则,也是科举的制度所在,作为天子,他要维持秩序,不能主动破坏这个秩序,更何况这个制度是他一手建立,那他就更不能专业那个做。
当然,不能录取并不代表不能用这个人,他可以安排其人从小吏做起,只要能力过关,不是纸上谈兵之辈,他就能破格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