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供养不惜身命 (第1/1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圆觉经说什么!
【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骄慢,况复抟财妻子眷属,
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
现在我们再来看底下的重点,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善知识,对善知识要用什么态度才能够让我们也能回归自性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说末世众生就是我们,见如是人,末世众生如果看到这样的善知识应当供养不惜生命这是佛陀特别交代,在大乘四法经里面这部经很少人看,这部经里面呈现有很多法义,这部经的翻译者叫实叉难陀,实叉难陀是谁?就是翻译华严经的这位大翻译家,他是一个彻悟者,在大乘四法经里面有一段话,这段话各位听着,诸比丘们就是告诉这些出家人,从出家人的角度,诸比丘们尽形寿恒河沙劫,就是尽所有一切的一切,一切的时间空间,尽所有恒河沙劫,即使横遇丧命之因缘,就是你碰到了这个因缘会让你丧命,即使你碰到这样的因缘,也不能舍离善知识,各位这句话来应圆觉经的这段话,这些修行人已经碰到了善知识,虽然今天已经示现了一个丧命的因缘,快要结束你的生命了,即使到这么严重,你也不能舍离善知识,因为善知识他能带你回归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大智度论佛告诉所有的众生,他说彼师,这个彼师就是善知识,能予光明智慧,就是这个的善知是可以给你光明智慧,而你的确也看到他的光明智慧,你有受益就不能计较这位善知识之过,不计予过,不计这位善知识其过,其实这个善知识有什么样的过失你都不能计较,也不能看他的过,因为他给你光明智慧,这是佛陀特别交代,在大智度论里面讲的,因为善知识他还在尘劳之中,他一定会示有诸过,可是你看的不是这个,看得是他已经给你智慧,然后前面又讲即使你的生命要丧失的这个因缘,你也不能舍离善知识,他已经讲的这么样的清楚,在密宗里面对善知识才是真正的尊敬跟严格,不要忘记密勒日巴尊者,为了要见玛尔巴,他要求的是光明智慧的本心,光明智慧的本心称为叫大手印,手印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心所以叫手印,大手印就是我们的心印就是我们的本心,不要把它当做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如果在红教宁玛巴称为叫大圆满,大圆满跟大手印同一件事,可是一个是噶举派,一个是宁玛巴派,方法有点不同,最后回归都一样都是回本心,这一位密勒日巴为了求大手印,玛尔巴没有教他什么法?叫他盖房子,这个传记大家都知道,盖了房子他就把房子拆掉,盖完以后又把它拆掉,连续盖了好几次,最后如果不是玛尔巴的太太就是密勒日巴的师母替密勒日巴求情的话,玛尔巴认为还不够,还要再磨他的心性,可是密勒日巴已经不容易了,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为了求正法什么都可以牺牲,最后玛尔巴教他大手印,请各位知道悟则刹那间,这是根器的问题,因为玛尔巴知道密勒日巴是这种法器,这是一位上师要收弟子,要先看他的法器不能随便收,我是密勒日巴的话,玛尔巴会传大手印给你,我也会不惜一切得到大手印,可是各位我跟你讲不用,现在你已经得到大手印,什么叫大手印?佛陀的圆觉本心叫大手印,可是为什么你不用,像密勒日巴去找这样的上师,你不要忘记金刚经那句话,此人不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种诸善根,在无量诸佛所种诸善根,可是看各位珍惜不珍惜,米密勒日巴为什么珍惜,因为他有信心,盖了那么多房子被人家毁掉,有时候容易得到你的信心会不足。龙树菩萨他翻译了一部经,他写了一个论叫集经论,他引用法蕴经一个具有本心的具足上师,这个上师已经回归本心了,虽然他在一个马车里面享有五蕴之乐,这是法蕴经他引这段,这位菩萨已经入本心了,就是我们所谓的善知识,他虽然在马车里面享有五欲之乐,在那里享乐而这个马车已经无马可拉,诸佛菩萨也愿意把他的当做马来替这位菩萨拉车,各位你看有没有感动。诸佛如来为了让这位善知识存在,善知识可以帮助众生回归本性,他都愿意用来当做马来拉这位陷在尘劳里面的菩萨,龙树菩萨讲的话,龙树菩萨在集经论里面写说,诸佛如来都愿意这么做了,凡夫众生碰到善知识你要怎么样对待呢,这个是龙树菩萨在讲的,龙树菩萨的老师马鸣菩萨他就写了一个叫事师,供养老师五十颂以后不管是显教是密教,因为这是马鸣菩萨作的都是以事师五十颂来歌颂来了解其意,这个在中国影响很大,在西藏影响更大,里面大致上提到一个真正的具足上师,具有德行的具足上师当然就是像圆觉经讲一定要入本心这才是标准,然后他要找的学生,一定要知道他有这种法器,才可以把大手印大圆满,最好的法传给他,好然它又说如果这个学生看到老师是一个具足的上师,当你供养他的时候丝毫不能够有一切的计较,甚至刚才所讲的不能看老师之过,不惜生命一定要一直供养,然后它讲如果你轻慢老师的话,后面是结论他说守戒之神就是过路之神,过路之神是什么?如果在佛寺的话叫伽蓝菩萨,伽蓝就专门管这个,韦驮菩萨是管法有没有着相。有没有持戒、守戒、受戒这个是伽蓝管的,它说伽蓝菩萨会给你恶病会带你入三恶道,事师五十颂里面讲得很清楚,马鸣菩萨作的, 龙树菩萨作的集经论讲对一个具足上师要怎么样的对待,他就说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当应供养不惜身命,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四威仪就是行住坐卧常现清净,这个清净是什么清净?行住坐卧当然相上的清净以外最重要是尸罗四义的清净,他就恒常不住相,不住相才叫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你要知道善知识只要在尘劳之中示现人道一定会有过患,不用怀疑,可是他虽有过患,心无骄慢,况复抟财妻子眷属,我跟你讲这边有双重法义,善知识虽然示现种种过患,可是他的心没有骄慢,佛陀要告诫你是要求善知识的人,你心也不能存有骄慢,不能看到善知识有过患,你就开始骄慢,你看他做不到我做得到,我比他清净,他所体会的知见,我都比他强,很多弟子到最后都认为他比老师强,所以就开始起了骄慢,现在佛陀会讲说此人终不能成就,佛陀的经典是双面讲,善知识心无骄慢,虽然他示现种种的过患,可他心无骄慢,可是对于善知识,因为佛陀告诉我们,你要入圆觉没有善知识不行,你也不能有骄慢,弟子跟老师时常弟子会有骄慢,现在何况这位善知识他还会赚钱,因为他还是在家人,不然要他怎么办,你不能看人家还有资生之业还在做生意,你就看不起他,你要看的是他的心性光明跟他学这个,不是看他外面的仪表,可是他真正是一个善知识,他已经不着相了一定刚才的标准,而心也没有骄慢,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取恶念,他现在要做结论,今天普觉菩萨来问了,要如何回归自性要找何人,修何法,行何行,除什么病。第一个找到这个人就是修这个法就是修这个行,以这个人为主,因为这个人承载了佛陀的法脉,最后依法不依人,你不能看这个人怎么样,是看这个法怎么样。
如果善男子于彼善友,善友就是善知识就是我们的老师啦,老师如朋友师友,不起恶念,你也不看他的过也不会起了骄慢的心,他说佛陀保证这位善知识能够带你入佛陀的本心涅盘,即能究竟成就正觉,百分之百佛陀跟我们保证,只要善知识找对你绝对可以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后面是形容你的心花,心花就我们的心会普照圆觉一切照十方刹,十方刹就是十方国土,因为十方国土无不在我们的心中,心净则国土净,各位有关于这一段我要引维摩诘经来跟各位做这段经文的引述,请各位要仔细听,这段经文的引述我先讲所有祖师大德成就者,像这位永嘉大师是因为两部经而大彻大悟的,碰到六祖只是做印证,妙法莲华经跟维摩诘经,六祖坛谈经也时常提到了净名经就是维摩诘经,维摩诘经有一段话,这段话这么讲它说菩萨行于非道而通达佛道,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非道,什么叫做佛道,在这边我要跟各位讲的这个非道是什么,就是刚才经典所讲的菩萨示现种种过患,我们看他好像行于非道,可是他通达佛道,里面有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菩萨示现病死,因为菩萨入了尘劳,他是四大假合的东西会病也会死,可是菩萨断其病根不畏死病这是经文呈现,一个菩萨示现尘劳跟世间的人都一样的尘劳,他在病死的时候说不定他也会痛也会哀嚎,也会有死亡的现状,所以你看一个菩萨,他是不是菩萨,不是看他要死的时候有没有很安静,有些人死的时候刚好躺着隔天不起来难道他是菩萨吗?不见得,各位要知道不是看这个的,可是他断其病根,他虽然示现病死,他断其病根,什么叫断其病根?因为他是菩萨,他通达佛道,他是示现病死,行于非道,他了解到病跟,死是空,病跟死干扰不了我,断其病根不畏死病,他还是死病,可是不畏死病这才是菩萨,这维摩诘经要讲的。示有资生,恒观无常,实无所贪,我现在会举几个例子让各位听一个菩萨既然在家菩萨,你要知道他示有资生,他还在做生意,资生做一个生意来维持他的生活,可是他知道一切的财物都是无常,他恒观无常,他虽然在做资生的事,可是他实无所贪,示有资生,这个是行于非道,所谓世间法如果从佛法来看我们认为这个叫非道,可是他通达佛道大菩萨,真正大菩萨。再举一个例子示有妻子采女,常远离五欲淤泥,位菩萨有妻子,什么叫采女呢,就是他的侍者,一些女的侍者,维摩居士就是这样的示现,维摩居士是有妻子也有采女,可是常远离五欲淤泥,各位再看一个菩萨行于非道,通达佛道,因为他入空性。再举一个例子菩萨示有讷钝,可是他成就辩才,总持无失。他示有讷钝,讷钝,他平常不太讲话,你看他呆呆的,好像世间法什么都不太懂,然后愚钝讷钝,可是我跟你讲他成就辩才,他平常讷钝,当他该讲的时候辩才无碍,总持无失,什么叫总持?总持叫陀罗尼门,陀罗尼就是总归一句话,不失本心。本心叫陀罗尼门,他就是回归自性本心通达佛道,你看到这个能让我们成就善知识,他是处在非道之中,他有妻子有才女,也是在做生意,你看他那平常都有点讷钝,你看他有病也会死。可是后面的这些全部通达佛道,全部都是正知见,全部都是自性本心的显现,维摩诘经在讲不要看他的病死,不要看他的资生,不要看他有妻子采女,不要看他的讷钝,他能够给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使他通达佛道回归本心,就是这个重点,这个是圆觉经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文字,可见佛陀对于求善知识以及你对善知识,要回归圆觉自性的标准以及佛陀要警告我们就是这么样的明确,这个是我们时常犯的错误,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这段话我引经文,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这些善知识示现种种过患,可是虽然他示现种种过患,你看这位善知识心无骄慢,这还有另外一个重点,除了善知识心无骄娇慢以外,我们对善知识他示现种种过患,你也不能有骄慢,你一有骄慢就把你自性功德掩盖了,况善知识抟财,他自己有资生还在赚钱做生意,妻子眷属就是维摩诘经讲的妻子采女,若善知识于彼善友不起恶念,你看到他这样子好像是行于非道,可是你不起恶念,因为你要的不是他的这些,不起恶念你才能够究竟,才能究竟成就正觉。你起了恶念,又盖住你的本心,而这个善知识,是要帮你找为本心的,你自己却把自己本心染着,你如果真的这样的话,心华发明照十方刹,你毕竟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