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x95mf.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218章 啥条件我们都答应

第218章 啥条件我们都答应 (第2/2页)

不幸是,随行人员里有十几个出现了异常情况。

他立即开了药,对这些人进行治疗。

同时将血吸虫病告诉了朱雄英等人。

朱雄英也是大惊,没想到危险就在身边,庆幸之余开始关心如何治疗。

陈景恪就将前世,防治血吸虫病的成功经验,给拿了过来。

虽然他没有见过血吸虫病患者,但成功遏制住血吸虫病,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

中医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中医研究出了许多针对性药物。

全生腹水丸、加减胃苓汤、绛矾丸等,治疗了大批患者。

陈景恪就是学中医,这种经典案例几乎是必学的。

所以,他对这玩意儿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其实说白了就两点:切断传播途径、对病人早发现早治疗。

血吸虫在人畜体内会繁殖,虫卵通过尿液、粪便排出,进入水源。

所以,必须将病人的排泄物处理好。

且它们有个致命的缺点,中间宿主单一,就是钉螺。

只要消灭了钉螺,血吸虫的幼体就无法生存,从而遏制住这个恶魔。

前世我国也是通过消灭钉螺的方法,解决了血吸虫病。

他将防治血吸虫病的方法和治疗药方,全部写了下来。

顺便还写了一些其它寄生虫的防治和治疗方法。

同时,对鱼脍、生脍这一类饮食方法,提出了严厉批判。

明确指出,寄生虫九成以上,都是通过这种饮食进入人体的。

他给这本书取名为《防虫论》。

书写成之后,朱雄英立即下令刊印,免费发放给南方百姓。

同时还将此时上奏给朱元璋,建议派医生过来摸查南方各省感染情况。

并提议将灭杀防治血吸虫,列入南方官吏考核。

只是几日后,一封八百里加急诏书,就送到了朱雄英手里。

不是处理血吸虫的,而是紧急召他回京的。

意思很明显,这么危险的地方,赶紧回来。

朱雄英首次违抗了命令,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给朱元璋。

大致意思是,知道你们担心我,我很感激。

但江南百姓何其悲惨,身为太孙,他岂能置万民于水火而不顾。

若没有解决的办法走就走了,现在有了解决的办法,他再走和逃兵有去区别。

若他都因为害怕感染走了,当地百姓会怎么看怎么想。

朱家儿孙不怕死,他要留下一起抵抗血吸虫。

不过作为太孙,他也不可能一直留在这里。

信中他保证,等到防治血吸虫的活动步入正轨,他就回京尽孝。

然后就命人将信送回了京师。

陈景恪得知此事,既感动又欣慰。

小小朱好样的。

信以八百里加急送入皇宫,朱元璋看到之后又急又气,但更多的是高兴。

“这个小王八蛋,回来看我不打死他。”

马皇后拿着信,高兴的说道:“吾孙成材矣。”

朱标也同样是既担心又欣慰,不知不觉儿子已经长大了。

随后朱元璋又给朱雄英写了一封信,让他一定要注意安全。

同时也叮嘱陈景恪,务必照顾好太孙。

第二天早朝,他当众宣布在江南展开灭杀血吸虫行动,并将此项成绩,列入官吏的考核。

群臣很是不解,皇帝这是又咋了?

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和血吸虫干上了?

还将此事纳入官吏政绩考评,这是前所未有之事啊。

不少人站出来反对,认为此事有待商榷。

甚至很多南方官吏,一样反对如此大动干戈。

但更多南方出身的官吏,此时站出来支持。

他们都是血吸虫病的见证者乃至受害者,知道这种寄生虫造成的危害。

朝廷下这么大功夫除虫,受益的是南方百姓啊。

他们要是不支持,会被家乡人戳脊梁骨的,这辈子都别想抬起头做人。

事后能不能埋在祖坟里,都还要两说。

于是双方就发生了争执,眼看就要吵起来。

朱元璋一拍御案,大怒道:“都闭嘴,太孙就在江西,此事乃他亲自上书……”

“他给咱说,除虫之役一日不进入正轨,他就一日不还朝……”

将朱雄英的信拿出来,说道:“你们都看看,咱的乖孙甘冒天险,你们还要反对?”

“咱把话撂在这,在此事上谁敢拖后腿,咱就把谁的皮脱了塞满稻草。”

放在平时,听到这个威胁群臣肯定会瑟瑟发抖。

然而这会儿大家都顾不上这些了,纷纷传阅朱雄英的书信,看完之后众人心中只有一个想法。

太孙乃圣君也。

以前他们认为太子是仁君,后来也回过味儿了。

不能光看一个人嘴上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

太子是满嘴仁义,杀起人来从来都不手软。

太孙不一样,他在身体力行的去行仁道。

不歧视蛮夷,允其入籍欲用文教教化他们。

这不正是圣人之道吗?

现在明知道江南有危险,还要留在当地,和百姓共渡难关。

这是什么?

这是真正的仁圣之君啊。

难怪苍天都要为他降下异象,他的行为确实配得上天命之君啊。

这不正是我们苦苦寻找的明君吗。

可一定不能让他出问题啊。

于是,很多大臣上奏,让太孙回来。

必须立刻马上回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只要太孙愿意回来,啥条件我们都答应。

不就是将治理血吸虫列入政绩考核吗?

列,必须列。

谁反对我就和谁拼命。

也有些人站了出来,不过不是要求太孙回来,而是请命前往江西协助太孙。

尽快将防虫治虫工作展开,让太孙尽快还朝。

将太孙叫回来,已经不可能了。

谁都知道太孙不可能回来,那就只能尽快落实防虫政策。

文官集团在毫无交流的情况下,达成了一致意见。

全力支持太孙。

于是各种防虫政策一路绿灯通过,没人有提出反对。

嗯,也不是没人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是,朝廷支持的力度还不够。

退朝之后,朱元璋将徐达、汤和等人留下。

“哇哈哈哈……天德、鼎臣,你们看到了吗,看到了吗?”

“咱的乖孙长大了,哇哈哈……”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