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来客 (第2/2页)
李磻津津有味听着大家的议论,姜澈想到了什么,拉着他往家走。
李磻有些疑惑,姜澈解释一句:“估计一会儿就会有人上门,咱们回家收拾收拾,提前候着吧。”李磻不是笨蛋,姜澈这句话的意思他一点就通,姜澈一举夺魁,成了一个众方注意的香饽饽,等会儿少不得有其他人过来祝贺,等着客人上门便好。
果不其然,二人回到家中,稍稍打扫门庭,茶水还没有沏上,就听到外面有叫门声。
打开大门,发现是崇仁坊的坊正,他后面还跟着四位中年儒者,其中一位姜澈认识,正是之前在赴京途中有两面之缘的张公望。而在张公望前面一个身位站着两位中年人,虽然看上去气势不显,但是估计地位与实力不会比五品境的张公望差。
有贵客登门,姜澈客气地将几人请进来。
姜澈观察很到位,他的猜测是正确的。同行的四位儒者都是国子监的人,而前面那两位,左位是国子监太学院的监正(相当于院长兼书记),杨荣,他是一位三品立言境的大儒;而右边另一位则是国子监四门院监正,郭循,同样是三品立言境修为的大儒。
后边的张公望是姜澈的熟人,张公望旁边的那一位正是大考的同考官之一——徐启明。
国子监的最终负责人为国子祭酒,是一品立德境大儒,但祭酒平时不会把全部精力放在平常细碎事务的管理上;所以国子祭酒之下另设司业、司丞各一位,由二品立功境大儒担任,相当于副校长,分管国子监中学生学籍、教学、纪律、费用支出等具体事项。
在此之下,便是六学的监正,他们为三品立言境的大儒,负责单个学院的管理。再往下是给学生授课的博士、教谕等教学层。
国子监六学中要属太学院、四门院规模最大、地位最重要。其他四院中,国子院主要面向勋贵、高官子嗣招生,另外三院为专科学院,发展受限。
要谈起这四人为何会一起来崇仁坊找姜澈,原因还得一点点分开说起。
张公望和杨荣不仅同在太学院中任职,而且两人曾经在同一位老师门下求学,乃是同门师兄弟,关系亲近,张公望之前就是找杨荣帮的忙。
在姜澈来神都前,张公望就想把他收进国子监,有好事当然要可着自家人,所以最好姜澈能到太学院就读。所以等到今天,准备第一时间找到姜澈发出邀请。
另一边的徐启明情况类似,不过他是四门院的博士。作为同考官,自然知道姜澈如今成了香饽饽,无奈之前都要待在衡文堂中不得泄密,今天刚得自由,一出门,首先想到便是邀请姜澈来四门院入读。
因此出于对姜澈的欣赏,大家不约而同想到先来到姜澈这里,提前联系拉拢感情,以防其他人那里占了先机。
四人能凑在一起一个过来同样是一个巧合。
杨荣和郭循二人是相交多年的老友,可以肝胆相照的那种。虽然平时经常斗嘴,什么都喜欢和对方比个高下,但是不影响身后的交情。
今天一大早,闲来无事的郭循便来找杨荣喝茶、下围棋。
关于姜澈的事情,张公望已经向杨荣通过气,杨荣对姜澈也甚为满意,想着招收其为弟子。不过郭循的突然到来,扰乱了他的计划。他知晓自己的这位老友,如果听到姜澈的身份,一定会起争抢之心。
所以杨荣正盘算找个理由打发走郭循,免得横生枝节。
没想到,郭循刚坐下,四方院的徐启明便找了过来,向郭循汇报事情。
开始的时候徐启明还支支吾吾,不愿意明说,但是杨荣知道他去做了大考的同考官,今日过来多半就是为了招收考生的事情。
这下好了,大家都不用装了,直接摊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