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老房子着火 (第2/2页)
但守城军流动性大,且城里事多,又没有流放犯劳作,故而不种田。”
黄之桐却道:“守城军多是军籍,且多是世袭。
更有些人,纯粹来走过场添履历的。当然不想种田,也种不来。
而戍边军,许多是庶民,去军营为了讨个口饭吃。”
祝景澜称赞道:“到底小时候在大营待过。
我还以为你那时,光顾着串大街呢。”
黄之桐白了他一眼:
“戍边军出身低,战斗能力强,朝廷给的军费还少,得自己劳作。
反观你们守城军,恰好相反。”
祝景澜笑道:“我以前可是一直在荣南戍边的,不要连带我一起批判。”
黄之桐便不出声,收了针,仔细端详缝好的护膝。
祝景澜却颇有兴趣:“你继续,愿闻其详。”
“闻什么其详啊?!”黄之桐开始往护膝上钉系带,
“你那手札上不是写的挺详细的。”
今日上午在他归元居的书案上,看到他的手札,详细记述了军队不作战时,如何自给自足,如何创收。
祝景澜记起:“那是以前在西南时候写下的,多半都是老杜的主意。
结合西南军和西南地理特征,及经济状况等总结而出。
这几日我拿出来参考,有许多地方,跟浦城还是不同的。”
“浦城略富裕,不过靠着浦江,土地略肥沃而已。
荣西别处依然贫瘠,放在一处,人均收成并不比西南好。
其中区别,不过是士卒出身不同罢了。”
黄之桐听他已经接纳杜守恒的意见,才敢开口。
“嗯,”祝景澜认可她的话,
“所以要改变目前状况,还要从士兵出身着手。打算扩充一些庶民兵力,把他们打散分散,方才好治理。
但是依你看,如何短期内让他们挣出军费?”
“抢劫!”黄之桐笑着道。
“抢劫也得吃饱喝足去抢啊。”祝景澜也同她玩笑。
“哪有短期挣钱的法子,我也想知道。
我这拼死拼活干了快两年,才堪堪挣了几千两。”
“那长远的呢?”
“长远的,还是先种田。找西陵王要土地,此刻冬日正好先开荒,沤肥,来年播种。”
对于农业社会,首先发展的就是农业。
“种庄稼,种果树,种木材,种棉花,种红麻。
开辟养殖场养牲口,挖水塘养鱼。
请当地有经验的把式教你们,收成不仅能供你们自己食用,还可以贩卖。
我给你们修路,让你们方便运送,如何?”
黄之桐说完还问:“怎么样,是不是和你的想法不谋而合?”
祝景澜点头:“平日操练之余完全可以做到,只是细节上还要在落实。”
“你要操心的还真多。”黄之桐道。“找个能干的副将去做,不就得了。”
“大营里多是莽夫,只喜欢摸兵器,摸笔杆子和锄头的少。”
“蒙我的吧,哪个营帐里头没有军师?
大营里头的将军如此多,没有笔杆子怎么能做到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