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荀子入秦1 (第2/2页)
面对张禄其心不善的诘难,荀子不假思索的说道:“秦国的边塞险峻,地势便利,林木河流资源丰富,自然资源带来的好处很多,这是地形上的优越;境内之民,质朴淳厚,没有让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的奢靡之音,没有轻薄妖艳的奇装异服,百姓敬畏官府而听话顺从,这真的很像是古代圣王统治下的人民啊;大小城镇的官府,那里的各种官吏都是严肃认真的样子,无不谦恭节俭、敦厚谨慎、忠诚守信而不粗疏草率,真像是古代圣王统治下的官吏啊;入得咸阳,观察那里的士大夫,走出自己的家门,就走进公家的衙门,走出公家的衙门,就回到自己的家里,没有私下的事务,不互相勾结,不拉党结派,一个个卓然超群、明智通达而廉洁奉公,真像是古代圣王统治下的士大夫啊;还有秦廷,君主主持朝政告一段落时,处理决定各种政事从无遗留,然后就安闲得好像没有什么需要治理似的,真像是古代圣王治理的朝廷啊。所以秦国四代君主治理的秦国一步步越来越强,并不是因为侥幸,而是有其必然性的。这就是我所见到的秦国。但是即使如此,却仍有其忧患存在:综合以上这几个优越的条件,治理好一个国家绰绰有余,但是如果想要籍此而一统天下,却是天南海北,相差得很远哩!”
荀子对秦法的治理效果没有偏见,对秦人更是赞赏有加,张禄一计——完败!
哪一个君王不想听到这样的称赞,特别是从一代儒学大师的口中说出,那是万金不换的存在啊!在如此之高的评价之后,提出些许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这个问题还是事关“一统天下”的大课题,秦王的死穴也就在这里。
于是乎,秦王在对荀子更加赞赏有加的同时,一边做了一个简单的拱手谢礼,一边说道:“寡人多谢先生对秦国的谬赞。请问先生,秦国的治理,距离天下一统,缺少的又是什么呢?”
张禄现在是真心的赞叹儒家的善辩了!看似是在不卑不亢的回答和论述问题,实则比针锋相对的争辩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荀子是不会顾忌张禄的情绪的,虽然他是赫赫天下一哥大秦之相国!
很快的,荀子就满脸自信的回答了,这个他引导秦王提出的问题。说道:“那是因为你们秦国不重用儒者的缘故!这是秦国的短处啊!”
听到这个答案,秦昭王心中只有“呵呵了”。而张禄则在心中大骂一声,“不要脸”。
秦王于是接着问道:“请问儒家在具体的治理国家上,还有什么新的主张吗?”
荀子回答:“秦国虽然强大,但是生活在里面的老百姓并不快乐,秦法禁止人情,既私情,邻里之间往往都是亲族,但有事都要连坐,平时要相互监督并揭发罪状,整天生活的战战兢兢,没有那种舒适的家庭般的归属感!秦国国力富足强盛,军队战力强劲所向披靡,蚕食列国、攻城掠地更是游刃有余,但是为何地可占,其民却争相逃走,而不是留在秦国做一名强大之国的顺民,这也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啊!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改变这个现状呢?”
荀子面王之前的几个月的秦国游,旅途可不是白跑的!他提出的这两点社会问题,直接点到了秦王的内心深处。有人就有天下,得人者才能一统天下,此等道理,秦王怎会不知?!
“如何改变,还请先生教我!”秦王这次动作更大了,直接变跪坐为跪立,并向着荀子深深一拱手。
眼前秦王的表现,荀子很满意。于是荀子轻咳一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满脸庄重肃穆之情,摆出了就像要观赏一件绝世珍宝一般的表情,回答秦王道:“如果是不加施行教化以民众,而就妄然加罪于百姓,因为民众不知以何为过,怎么就不知不觉中犯罪了呢?所以即使是再严厉繁杂而精细的刑法,都不足以束缚和震慑邪恶;但是如果教化于民众之后,百姓知法犯法而不加惩罚,那么作奸犯科之徒就会肆无忌惮而越来越多,社会就会大乱;但是如果只有惩罚犯罪而没有对守法之民的嘉奖赏赐,那么良民贤德就不会被彰显,而他们良好的行为规范,就只是作用在了自己个人的身上,而没有起到榜样的作用,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向善,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惩罚和奖赏没有既定的程式规范,而不能让人由行为就能知道结果,比如知晓哪种情况就会犯罪,做了什么就会被肯定和嘉奖,那么下级官吏和百姓就会无所适从,百姓就不能行走在王道的康庄大道之上,从而积淀出一个国家的真正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而这些在王上重用儒士,以礼义治天下,停止以强势蛮横治国的基础之上就可以实现,最终达到‘得天下’而‘天下应之如欢’的至高境界。”
秦昭王一听到百姓、对统治者在他们身上施加约束不仅不反感直至反抗,还能对这种束缚行为回应以欢快,心中不由得啧啧称奇,遂即对于荀子所强调的‘礼义治天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急切的问道:“那请问先生,这个‘礼义’是什么,可以详细的教于寡人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