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战端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鳌山石!
乾阳殿与大楚皇室功法乾阳通真至典同名,乃是大楚上朝的宫殿,八百年一如既往,从未更改,除了豪奢华贵之外,还有一个特点——极其坚固。
至于原因嘛,满朝文武大多都是修行者,上朝的时候难免起争端不是?吵架吵得脸红脖子粗很正常,偶尔大打出手,只要别太过分,以建武帝的气度也是能忍一忍的。
但今日,乾阳宫可谓是,文武百官皆寂寥,唯有陛下在咆哮。
“殷大首座?巡境司是干什么吃的?幽郡突骑都到哪了?巡境司半点风声没有?”建武帝威严隆盛,此刻却难抑怒气。
巡境司入门门槛便是修行者,故而整体势力在大楚各部衙门中可谓是独一档的存在,各州各城具设衙门,是首座殷若峰呕心沥血才编制起来的一张笼罩大楚巨大蛛网,更是建武帝掌控江山的不二利器,虽说主要负责检查各地修行者和散修等,但毫无以为的是这个包含大量精锐的体系绝对称得上一个无与伦比的情报机构,以至于建武帝尤其期待这个在他继位后大力支持下才得以成型的产物的能在与北齐的战争中展露头角。
然而事实好像并没有那么如意。
紫荆关被围,是边军旗兵传回的消息,但凡巡境司能发挥其应尽的职责,岂会有如此突然的状况发生?
“臣有罪。”殷若峰垂首,他如何能不认罪?紫荆关守将是谁?
是大皇子殿下!
当年宣宗在位时差点被立为太孙的大皇子项梁,那可是建武帝的心头肉!
建武帝抄起一卷卷轴便砸了出去大骂道:“有罪有罪,有罪我把你砍了?何解?”
殷若峰任由卷轴打在身上,沉声道:“回禀陛下,紫荆关占据天险,易守难攻,能在如此短时间内连失两座附城,只有一种可能,燕州出了问题,幽郡突骑十有八九是绕道燕州,偷袭紫荆关才得以形成合围之势。”
军机大臣曹贤德当即出声:“不可能!幽郡突骑胆敢绕道燕州,即便可以凭借速度优势侥幸在燕州军发现之前通过,也不可能在燕州军反应过来之前吃掉两座附城,还能围困紫荆关,一但燕州军反应过来,与紫荆关将士合围,那幽郡突骑便是瓮中之鳖,反掌可灭!”
曹军机此刻一只眼还乌青着,乃是早朝是与户部尚书阮大人讨要军资一番扯皮的后果,当然了阮尚书也不好过。
殷若峰冷笑道:“曹大人,莫不是忘了燕州是个什么情况了吧?”
燕州,原本燕国之地,大楚吞并南方各国后,便属燕民起义造反的次数最多,便是近十年来,也是大小起义不下十余次,可以说是楚国当下最不稳定的一个州。
对此大楚朝堂意见一直不统一。
殷首座不止一次建议陛下对燕州施以酷吏,实在不行就迁移燕民,分而治之,总之就是要下死手,以暴制暴,倒是很符合他巡境司首座的作风。
曹军机则是建议采用怀柔政策,甚至还保留了燕字,以燕命名此州。
值得一提的是曹军及曹大人的内人,便是燕国人。
此言一出,曹军机好似惊闻晴天霹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呆愣当场。
殷首座之意再明显不过,是燕人又造反了,甚至勾结了北齐,借道幽州突骑,给了其偷袭紫荆关的机会。
此事一旦坐实,多大一顶帽子会扣在他曹贤德头上?
要知道,对燕州的怀柔政策可以说是他一手主导的,如今成了北齐的突破口,其罪如何?
其罪当诛!
却当此时又一份密报递上殿来,来自巡警司。
这便是陛下予以巡境司的特权,朝会之上,巡境司有三人可以入殿呈报。
殷首座接过密报,看也未看便双手奉上,建武帝身边的大太监接过密报呈至案上。
建武帝抓着密报的手逐渐用力,一股恐怖的气息席卷整个大殿,足见其怒意。
片刻之后,那股威严的气息收敛。
建武帝轻轻将密报抛至曹贤德身前:“曹卿,你自己看吧。”
曹贤德颤颤巍巍接过密报,仔仔细细看了起来。
越看越是心如死灰。
直到看完之时,曹军机颓然跪地俯首拜倒:“臣罪该万死。”
燕州北部,旧燕贵族举三万之兵起义,接连占据惠城,麦城,借道幽郡突骑,绕道突袭紫荆关,切断紫荆关补给线,和与两座附城的联络,骁果军与幽郡突骑南北夹击连破两城,围困紫荆关。骁果军刚刚完成围城,幽郡突骑便顺势南下以惠城麦城作为据点,兵锋直至凉州城!
曹贤德阳州人士,问道院学业完成之后曾任燕州州牧,燕州在极西之地,环境恶劣,多山地毒泽,燕民困苦。曹贤德任职之时,一心为燕民造福,认为只要大楚能够善待燕民,是燕人若楚人,不区别而待之,早晚可以使燕民发自内心的将自己视作楚人,皆是,燕州不燕州,不也是楚国十六州之一?
以至于他调至京城官至军机处军机大臣,位列一品,仍旧牵挂燕州,甚至娶了旧燕贵族之女,以明教化燕民之志。
在朝会上更是一次次力保燕州怀柔政策,可以说燕民每造一次反,便使他曹贤德在朝会上受刮一次,建武帝虽尚武,却也不是不讲仁德的帝王,也就一次又一次保下了他保下了他的怀柔政策。
但是这一次,曹贤德知道,燕民救无可救了,一但紫荆关解围,燕州会面临什么程度的洗牌?曹贤德不敢想,也没工夫去想了。
“曹卿老了。”建武帝淡漠开口。
老么?一个七十岁的四境修士老么?
那都不重要了,陛下说你老了,那你便老了。
曹贤德再叩首:“臣请辞去军机大臣之职,往陛下恩准。”
“准。”
当曹贤德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开乾阳殿时,梁众山在高凤的带领下,走了进来。
高凤不但一路引着梁众山走到百官最前面,甚至还搬来了一张奢华的椅子。
梁天师见帝不跪,上朝则赐座,这是先帝之诏,延用至今。
梁众山先是一拜:“见过陛下。”而后径直坐下。
建武帝点了点头,身旁的大太监便将一众卷轴密报呈至梁众山之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