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大迁徙!
九月,女儿进了托儿所托管。第一个月要交一千两百元。八百元的托管费,一百五十元的校服费,还有两百五十元的床单被套等费用。
虽然女儿的上学问题暂时解决了,可陈月红和张良的心里仍然十分的不安和焦虑。
他们操心什么呢?
当然还是与孩子上学的事有关。
经历了这次孩子上幼儿园的事之后,他们担忧地想到以后孩子上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的问题。
陈月红和张良忧心地想到,三年以后孩子上小学又是一个大问题。他们听明哥说公立小学比幼儿园更难进,他就是因为大女儿明年要上小学而准备转店回老家的。
明哥的老家就是本省的,在两百公里的一个偏僻的城市。他和老婆带着女儿在这里开了六年的店,女儿在公立幼儿园读大班。为了女儿读书,他们两口子费了不少心力,时不时要与幼儿班的老师疏通一下关系。
外地的孩子要想在这里读公立的小学、初中,就必须是父母名下要有房产,或者连续买够五年的本地社保,听说今年之后光有房产还不行,要讲积分的。为了省钱,明哥两口子没有买社保,两万一方的房子更是买不起。
明哥知道女儿在这里上公立小学无望,而私立小学不仅教学质量不好,学费也贵,一学期就要六七千元。光小学上完就得花八九万!这可真是要人命啊……
为了女儿读书的事,明哥在去年年中用这些年的积蓄在老家市里买了一套房。他计划带女儿回家读书,他们两口子就在市里开店。在家里即使少挣一点,可开支要少许多,其实也差不多的。
明哥去年就苦口婆心地劝张良和陈月红赶紧把房买了,这房价天天涨,先上车再说,反正始终是要买的。
当时他们不以为然,他们当时的想法仍然是回老家盖楼房。有那几十万,不晓得回家批一块两三百方的地?自己愿意盖几层就盖几层,独门独院的,多自在。何必到城里住鸽子笼?
陈月红和张良都是苦日子走过来的,他们都怕欠别人钱,更不要说去找银行贷款。在他们看来,那是很丢脸的事。小农思想的两人始终坚信一句话:有多大能力就干多大的事。
不过后来他们的想法改变了。
现在愿意在老家的年轻人很少了,全国的很多农村除了春节假期的那个把月,其他时候基本上是很冷清的。一过完年,老家也待的没什么意思。说实话,老家只适合养老,生活、工作还得到城里。他们不可能年纪轻轻就在家里混吃等死。虽说回家生活要少很多开支,可是茶米油盐哪样不要钱?回老家挣不到钱,那一家人怎么生活?
他们知道,至少这看得见的十年内他们是不可能回老家长住的。那既然这样,就没必要现在就在老家建房子,反正建了也没人住。他们那时候想,不如把钱存在手里。手里有钱,心里才安稳。他们计划在陵南再辛苦几年,多攒点钱在手里。到时候再看看换个轻松点的事做。
但是在经历了女儿上幼儿班的事之后,他们想到要回老家发展。老人年纪大了想回家,还有小孩上学的问题。
在异地他乡始终没有归属感。原本,他们心里对这座生活了五六年的城市是有感情的。他们在这里相遇相知,又在这里生下了可爱的女儿,在这里努力奋斗。陵南市可以说是两人的第二个故乡了。他们心里也是这样认为的,可事实是,第二个故乡并不等同于故乡。都说来了陵南就是陵南人,可实际上呢,这只是个口号而已,当不得真。一旦有什么大事,比如生病报销、孩子上学、办其他一些重要的事情的时候,第二故乡与真正的故乡的区别就显现出来了。年轻的时候不觉得,总认为到哪里都一样,上了一定年纪,或者经历了一些事之后,你便会知道真故乡的好。
他们像疲倦的小鸟一样,想回家了。
回老家发展并不是说回老家农村,而是去老家市里工作、生活。村里只能种几亩地,糊个口。而到市里有就业机会,或者可以自己做点小生意。怎么都比在村里强。
可是到市里生活首先就是要考虑住宿和孩子的读书问题。这是不能逃避的现实问题。而买房就能解决这个大难题。买了房,住房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孩子读书也不是问题,三四线城市绝大部分的商品房是带学位的,买了房就能得到学位。孩子能在城里上公立小学,省下了学费;又不用租房子住,这是多么好的事。
看着一天一个样的房价,陈月红心里很后悔。早知道就听明哥的,去年就把房买了。这段时间挣的钱还不够房价涨的。
看来买房的事是迫在眉睫了。
她和张良商量,这段时间就找个时候回老家一趟。他们这三年存下了将近二十万,在老家市里付个首付应该够了。再耽搁就不一定了,现在的房价三天一涨。耽搁不起。
这一年的国庆节,陈月红和张良破天荒地决定放假。他们计划这几天回去把房子的事情落实了。听说国庆黄金周很多地产公司会有折扣。
九月三十日晚上,假期前最后一天营业结束。陈月红和张良把店里收拾了一番,该丢的丢,该收进冰箱的收进冰箱,又里里外外搞了一遍卫生。天气炎热,又要关几天门,店里不清理干净会臭气熏天。两人一直忙到夜里十点多,将剩下的一点能用的食材打包带回了住处。这些张爸张妈在这几天里可以吃。张爸张妈留在这里,女儿他们也不准备带回去,是去办事的,不是玩,顾不上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