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搬家 (第2/2页)
第二天,杨凤鸣心甘情愿地收拾。夫妻俩在家里开始打包的打包,装纸箱的装纸箱。小两口还有说有笑,忙得不亦乐乎。杨凤鸣也像一个内当家的样子。
嗨。成家了就是不一样,看着这一折腾哦,杨凤鸣觉得自己都有点蓬头垢面了。
黄脸婆该不就是这样变来的吧。
好在,杨凤鸣因娘家离这里远,当初没有办什么所谓嫁妆之类的多余东西,就带了一张银行卡。
正式结婚的时候呢,就是添置了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并没有其它过多的琐碎物件。原来父母那边的一应用品都原样留在那边没动。回父母这边也不麻烦。
就是新房的东西搬回来,得好好整理一下才好。
至于新房的电器一应装修设施都原封不动给买主,也好多作价,人家可以拎包入住,说不定一高兴,给个好价,还不是值了赚了。
所以,这次搬家,说累也不累,说不累吧,这是两个小大人第一次为生活卖力气了。
整整折腾了一个上午,总算搞清白了,简单吃了一点,然后开始搬啰。
这搬家容易得很,把打包装箱的都一一搬到小轿车的后备箱里,后备箱装不了,就塞在后排座位上。哈哈,大功告成了。
一车回到父母这边,又是一阵热火朝天的忙碌,没搬几趟就搬完了,零零碎碎的东西各就各位,该放那就放那,实在用不着的软件物品,打包放好就行了。
这比父母那一代搬家,不知道轻松到哪里去了。
那时候搬个家,人都要脱层皮,什么桌子板凳,衣柜木床,冰箱彩电,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火炉蜂窝煤,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叮叮当当的日用杂品,脸盆脚盆浴罩,还有自行车等,人多手杂,大人小孩等一大家子,一个搬家公司的大车一趟塞得满满当当的。光是整理打包就是一老天,再到上车上路,到了目的地,又是一阵头麻,肩扛驼背地卸下,已是黄昏时分,当天吃个晚饭都难,夜晚又是一通宵的收拾整理,苦不堪言。
八九十年代的人们,就听说有人得了搬家恐惧症的。不对,是搬家忧郁症。
现如今小年轻们搬个家像好玩的,三下五除二,一哈就搞定了。
杜海涛与杨凤鸣收拾自己的房间物品。妈妈周雨婷已经把晚饭做好了,一大家人,热热闹闹地吃着晚饭。饭桌上,杜海涛说了卖房之事,老两口吃了一惊:“卖房?”
杜海涛轻描淡写地样子:“是的,已经挂中介两个礼拜了。就等有人接手。”
父亲杜凌峰停着吃饭的筷子问儿子:“怎么,生意上出了什么难题吗?”
父亲是想,如果有难处,父母可以帮一把的。老一辈哪里知道大工程的厉害,不是十万二十万的事。动辄几百万上千万,都是司空见惯的事。
杜海涛不想父母过多为自己操心,淡定地说:“没事,就是周转一下。等资金回笼了,马上就再买一套。”
老爸就是老爸的思维:“房子死涨,价格越来越高。”
杜海涛笑着说:“再高也没有我的利润高。”
老妈更着急啊:“我说儿子耶,你事先也不问问我们,实在有难处,告诉我们一声,我们一起东拼西凑,不就挺过去了。”
杜海涛怕父母为他过度担心,说道:“就您老说的东拼西凑的那个数,塞牙缝都不够。妈,爸,您们真不用担心的,您儿子几斤几两还不知道么。放心好了,吃饭吃饭。过不了多久,就有好消息了。”
一家人吃着吃着,爸妈还是觉得可惜了。
老一辈,只知道存,存,存,除了存,还是存。什么东西存下来了就是一个家当,就是一个古董级别的家当。
房子,更是一个永恒的家当。
年轻人,习惯把死的变成活的,然后,然后,连本带利都升值。
这就是两代人的代沟。
这样一来,老爸老妈开始精打细算过日子。为孙子出生积攒奶水钱。
只要媳妇不在家吃饭,桌子上都是普通菜品,因为杨凤鸣一上班就不在家里吃饭,经常一上车就在外面过一夜,第二天晚上才回来。等她一回来,老妈周雨婷就加两个像样的硬菜。
杜海涛和杨凤鸣根本就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