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大势如潮天下动 (第2/2页)
俞大酋翻身下马,“道长安好。”
“少年何去?”邵元杰笑问道。
俞大猷抱拳行礼,神色坚毅,“除邪!”
邵元节面色一肃,挥手就让小天师送出了三瓶龙虎丹。
“少年志存高远,老道我送你几瓶丹药,聊表寸心。”
俞大酋干脆地接过瓷瓶,感激地说道。
“多谢老道长,江湖路远,我们来日再见。”
小天师看得傻眼,送的是自己炼的丹药,收的是师叔的人情。
而且怎么看这不过先天境界的小子,也不值得三瓶龙虎丹啊。
他正思索之际,邵元节一巴掌拍在他肩上。
“不用看了,人家都走远了。”
小天师好奇地问道,“师叔,你是看好这个年轻人吗?”
邵元节扶着胡须,“投资要趁早,不然发不了,我看这个年轻人有万军领将之才。”
“走吧,咱们下一站还要去盐帮。”
望着远去的冲天气运,邵元节眯眯眼,喃喃自语道:“好久没有见到这么刺眼的气运了。”
小张天师仍在思索俞大酋有何过人之处,就被邵元节挥了一鞭马屁股。
“走喽,咱们该走喽,哈哈哈!”
郭勋早就憋着一肚子气,在三宫建造中,更是恨不能挥着马鞭催促着武夫们。
学宫中特意设立讲武堂,让一众久战沙场的将领闻之色变。
最少三千字起步的策论,更是让一群大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差点跑到乾清宫哭诉。
朱厚熜也被三天两头到乾清宫诉说委屈的郭勋搞得头疼。
再加之一众文臣,日日不断反对张楚言。
他索性大手一挥,决定让众臣到学宫旁听一堂课,顺便见证一下改革的成果。
张楚言深知想要树木茂盛,必须根系发达的道理。
三宫最重要的一环教学,他无比重视,除了亲自制定课程,书写教材,还每月上台讲演。
朱厚熜下达了旨意,刚好他本月特意为学生们准备了一堂实操课,一番改动之后就成为公开课。
天衍三年元月,惠风和畅,天气晴朗。
浩浩荡荡地队伍,涌入了京城学宫。
这里从来不禁止外人参观,但碍于脸面和其他难以言说的原因,百官中有许多人未曾到过这里。
他们面容严肃地跟在队伍中,可眼睛却不自觉地向四处瞟。
三宫由京城国子监扩建,依次排序为学宫,道宫,理宫。
过了集贤门,就看到一道万仞宫墙。
“万仞宫墙”是文庙的特有建筑,万仞宫墙即称颂孔子学识渊博精深。
学宫成对称设计,中轴线上是汉白玉石依次设置了冸池,棂星门,大成门,与一般文庙不同,大成门之后不是大成殿而是一座可以容纳数百人的讲学阁——千圣阁。
万仞宫墙之后,有人工开凿的水渠环绕三宫而过,木质建筑雕梁画栋,檐崖高耸。
与其他宫观不同,三宫外的大广场,一根根石柱耸立,上面雕刻着新礼与新法的内容。
“正衣冠,华夏礼仪之始。”
“正语韵,天下一统之基。”
三宫建筑一直向后面的山峰绵延,突破了原有庭院的格局,占地广阔,看起来恢宏高大。
汉白玉和鹅卵石的小道交错,学子们手持书卷沐风而诵。
他们大都戴着纱冠,精神焕发。
三宫草创,大部分学生都是由原先的国子监生员转来的,其余则吸收了京师各地的童生和一部分秀才。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朝廷对于三宫的重视,进入三宫之后无论是治学还是出仕,以后进入大明上层的机会就多了几分。
更重要的是自从张楚言横空出世,还有三大文刊鼎立,治学和出仕的身份转换起来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