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朋友的帮助 (第2/2页)
谭琴看懂了清欢的眼神,笑了笑,耸耸肩:“别看我,我没这方面的困扰。”
在她这,有困扰的永远是别人。
“好了,那我,就说这些。挺晚了,早点休息吧,我回去了。”清欢道。
“嗯,老师快回去休息吧。”沙小貂放开贝诗媞,将清欢送出去,轻声对清欢道:“清欢老师,谢谢你。”
清欢笑了笑。
“你别担心,她会好起来,真的真的很感谢您。”沙小貂眼眶红红,郑重地鞠了个躬。
清欢被她这架势吓了一跳,往后一躲:“你干嘛。”
沙小貂抹了抹跑出来的眼泪:“没,就是情不自禁想拜,您就受着吧。”
清欢抬手弹了沙小貂一指:“别乱拜,臭丫头。走了。”
沙小貂抹了抹眼睛,摆了摆手。
国庆假期第二日,风平浪静。
第三日,第四日……
第五日,贝诗媞的小姨(妈妈的妹妹)打来了电话,替她的妈妈说话,对她施以道德绑架。
在过去,贝诗媞很害怕这样的情形,她怕舆论攻击,怕人言可畏。但现在,心境的改变使她心中没有太大的波澜。
这几天,她在朋友们悉心帮助下,在沙凌请来为她看诊医生的催眠治疗下,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对她影响最大的,是沙凌前天在与她通话时对她的剖析。
沙凌问了贝诗媞有记忆以来记得的第一件事,贝诗媞人生最早的记忆,就是妈妈抱起似乎还是小婴儿的她,将她狠狠摔在了被褥上,以一种近乎于泄愤的架势——虽然不疼,也没有受伤,但实在恐怖。她记得自己哭得撕心裂肺,越哭越使母亲愤怒至崩溃。
这段记忆也许不是婴儿时期,理论上3岁以前是很难留有记忆的,所以记忆的时间点也可能是在3岁以后。
沙凌说时间点和记忆的真实性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最初记忆反映着最真实的内心。他一点点为贝诗媞分析这段记忆,并提出了人的“自卑感”及“优越感目标”理论。
沙凌说,贝诗媞的自卑源于母亲自幼对她的嫌恶态度,而贝诗媞的优越感目标是得到母亲的肯定。
只有努力争取到母亲的肯定,她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在个体心理学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越感目标和自卑感倾向,两者相辅相成。自卑感不一定是坏事,有些自卑感能激励人们达成他们的优越感目标。而并不是所有的优越感目标都是有价值的,像贝诗媞的优越感目标,就极不利于她的发展,无论是对她个人而言或是对社会都没有任何好处。
沙凌循循善诱地改变她的观念,告诉她你不应该以母亲的肯定作为人生的目标,因为你的母亲永远不可能真正肯定你,且她的肯定对你也不会有任何价值。她只想将你变成她的傀儡,若你成为她期望的样子,那样的你便是虚假的你,那样的你,真的会快乐吗?
贝诗媞的母亲对女儿的所有要求,都对其成长毫无助益,甚至是有害的。那样的母亲所说的那些垃圾话,值得你听进去吗?
沙凌也对这位母亲做了分析,从这位母亲与女儿通话时的表现来判断,沙凌推断母亲的优越感来自于批判他人,她的优越感目标是凌驾于他人之上,她想操控他人。这样的人她所有的苦口婆心、所有的“为你好”,其实都是在满足她自己的优越感,她口中的大道理基本也是歪曲的、为她自己而立的。所以你会听见她的话语经常出现漏洞,很空,逻辑不严谨甚至是颠三倒四,听似很有道理但是经不起推敲和深究,一旦自相矛盾的话语被人指出她便会不承认自己之前说过的话。
沙凌这通分析和推论简直太真实了,贝诗媞的母亲就是这样的。
沙凌说,你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考虑该怎么孝顺,也不要在意别人怎么道德绑架你,你必须从对你不利的这段关系先脱离出来,才能重新与母亲建立正常的亲子关系。
先破而后立,一步一步来。
不要畏惧人言,因为那些除了束缚你没有任何其他用处,没必要在意那些愚昧人口中的愚昧话,坚定地做你自己应该做的事。
不要畏缩不前,你不迈开脚步,等待你的不仅是原地踏步,更是被深渊吞噬的厄运。心不狠,便永远被奴隶。
“所以,小姨。”贝诗媞平静地说:“我是看在以往您真心疼我,才与您说这些,您也可以将这些话转告给我妈,她的问题远比我严重,她比我更需要接受心理治疗。也希望您不要再继续被她洗脑,否则将来您也许会步我妈妈的后尘,我不希望小轻和我一样不幸。”
贝诗媞的表妹李颜轻,时常同她抱怨“我妈妈怎样受了你妈妈的影响”,使得表妹的家庭生活也渐渐变得苦不堪言,亲子关系越发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