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东莱有急信 (第2/2页)
“诺。”周兴应道。
“军师,如今我迁任北海相,北海是否要与东莱一样,实行减税免赋之策?”刘备疑虑问道。
周兴明白主公忧虑的是什么。
东莱是乱郡,先前人口又少,实行减税免赋之策,损失的钱粮并不算多。
北海是大郡,山地又少,人口数几乎是东莱的两倍,田亩数更是东莱的数倍之多。
如果北海和东莱一样实行减税免赋之策,将会少收许多钱粮。
刘备想对百姓好,可是他也想着屯积粮草,以图大业。
周兴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他去了琅琊有些日子,不了解刘备现在心里是怎么想的。
他正在犹豫,这个问题有些为难。
如果和东莱一样减税免赋,那以后得了其他郡和其他州呢?是不是都要一样减税免赋?
现在养兵少,以后养兵多了,耗费巨大,肯定不能再这样。
可是如果实行与东莱不一样的政策,北海与东莱相邻,可能会让北海的百姓心中不满,失了民心。
不患寡而患不均!
百姓不怕穷,就怕官家区别对待。
刘备见周兴犹豫不言,又说道:“我本意是与东莱一样,可是子仲与宪和皆说,可以免去口赋和更赋,田税也可如东莱一样十五税一。只是关于算赋,他们认为应该从十五岁起收,而且不用减,每算一百二十钱。如此虽与东莱不同,百姓却也受惠不少,军师以为呢?”
如果是实行这样的政策,一年至少可以多收一千万钱。
周兴答道:“主公,兴以为,应该与东莱一样。主公如今尚在发展初期,兵不满万,钱少粮缺,北海虽不如东莱如此多贼,却也是动乱不堪,许多北海名士因而避往他州他郡。若与东莱不同,恐怕将失北海民心,那便是施惠而不施恩了。”
“百姓虽然受惠,然而他们认为所受之惠轻于东莱百姓,心中必定不甘,心中不甘则不会念恩,反而记恨在心。如今东莱与北海俱在主公治下,不可一郡而二策啊!”
在周兴看来,如果是别州之郡实行与东莱不一样的政策可以,但是北海不行,至少现在不行。
北海与东莱相邻,百姓相通,如果让二郡百姓觉得受到区别对待,心里肯定不平衡,那样反而会失了北海民心。
而刘备现在最需要的,首先是民心,其次才是钱粮。
“若是如此,只怕留有后患啊!”刘备担忧道。
他担心这样下去,以后如果再得了其他郡,恐怕都要实行一样的减税免赋之策了。
这样下去,虽然得了民心,却会失去发展所需的钱粮。
“主公勿忧,三年之后,再将算赋之钱改回一百二十钱,改为从十五岁起收即可。那时东莱和北海的百姓皆已安稳,付得起这多收的算钱,而且二郡都一样,百姓也就不会有怨言了。”
赋税之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形势变化而变,到时候只是将现在的每算一百钱改为一百二十钱,将二十岁起收改为十五岁起收。
实际上每个家庭多收不了多少钱,而且田税不变,仍是十五税一,口赋又免,百姓仍然会感受到恩惠。最重要的是大家都一样,不会有厚此薄彼的怨念。
当然,到时候也要看情形如何。
如果不缺钱粮,那就一直实行这样的税赋下去也可以。
刘备犹豫许久,最终点了点头:“那便如军师之言。”
正在此时,门吏匆匆来报:“府君,东莱有急信。”
跟在门吏后面的,正是从东莱赶来的信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