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第2/2页)
“那……若是这批材料全用于搭建棚居,你可舍得!?”
何俅不假思索,慨然道:“老朽本就当全部损失了,怎会有舍不舍得一说。不过,那些材料,确实不堪用……”
张仑不置可否,沉吟着,突然转向张鹤龄道:“寿宁伯,张某记得户部的龚侍郎被你请去了顺天府,原本他的差事算是停下了,你现在便是此番陛下谕旨授命的赈灾总领官。故而,工部那边,你可有章程?”
“张世兄看来和我不谋而合啊!”张鹤龄笑笑道:“我本来便是有此打算的!”
“何东家,你既是愿意协助我等行事,也不吝啬这些材料。那本伯便交办你一事……”
“伯爷,您吩咐……”
“你下去之后,直接去找和你置换的人,告诉他们,材料你要换回来。朝廷灾情当下,作为大明一员,你有感朝廷不易,灾民艰难,已决定将那些物资无偿捐赠。
便说,我寿宁伯张鹤龄协同英国公世子、定国公世子、保国公世子、成国公世子、丰城侯及宁阳侯世子,已接纳你的捐赠,将全部用在此番的赈济事务之中……”
“这……”
何俅面色一变,心中既喜亦惊更忐忑。
要是按着这般说,那便是将人彻底得罪了,不过,若是能打着在座之人的名头,得罪了亦无妨,反正他日后是打算跟着这些公候世子的脚步,便是徽州商会,他也无所谓了。
可寿宁伯直接吩咐的,这些世子们的名头,能借吗?
他不由的看向了其他几位世子。
“我……”
张仑眉头微蹙,便待要说话,然而,有人比他更快,更直接。
朱麒道:“就这么办,老何,你便按寿宁伯说的,去找他们换,若是胆敢不换,咱们几家为你做主……”
张仑无奈的看了朱麒一眼,心中苦笑。
得,算是彻底坐实了,还丝毫无转圜余地。
他倒能理解朱麒这般干脆的原因,一是本身他的性格便是直率义气,二呢,还不是银子。
换来材料,无偿用出,岂不也等于是给他们省了银子,要知道,原本的打算,除了粥饭是朝廷安排,余事皆是要他们出钱出力的。
有人出一分,他们就能少出一分,便如方才何俅捐赠的两万两一般,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方才饮宴之间,张鹤龄已是给他们算了一笔账了,大致算了一番,此次行事的花费。
水泥料子,二三百万斤,砂石大量,皆需他们出钱平摊。
而这些只是小头,除去要认购张鹤龄家的那一部分,不足的料子只需各家赶紧捡起作坊生产便可,即便他们的作坊刚办起不太熟练,但成本再高,也不至高的离谱。
拢共算一下,大致也只是千余万钱,合共才一万来两银子罢了。几家再分摊之下,比起以后的水泥收益,不足为道。
真正大头还是安顿百姓的费用,以及要百姓做工的工钱支出。
40里路,可不短,且如今已是十月,他们还想能放个彩,赶赶时间能在年关左右完工。故此,便需要大量的人手。
当然,人手不缺,几万灾民,一万多户,便是一户出一人,亦是不少了,加上帮着维护秩序的老营卫所兵,人手绝对宽裕。
可工钱呢,以一人二十文一日的工钱算,在寒冬时节作活已是极低,而初步以两月为期,合共支出的工钱,便不下两万两了。
故此,何俅先是捐赠两万两,已等于抵了工钱,若是此番材料又全盘捐赠,那几乎让他们无需花费一文,他们怎不乐意。
张仑其实也乐意,可是,他考虑的比朱麒要更多,他更希望的是,钱也不出,事也办了,且丝毫不担名义。
可朱麒一声吼,余者几人也是认同的样子,让他还怎么转圜。
隐隐当着勋贵士子圈子里的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众意难违啊!
既然事已成定局,张仑也只能暗苦着接受了。
勉强定了定心后,张仑露出一丝笑容,道:“便这么办吧,咱们也统一一下想法。看看还有何需要考虑的问题。”
张仑俨然一副要重新做主的样子,张鹤龄不置可否,淡淡的笑了笑。
张仑心中的百转千结张鹤龄不知,但凭猜猜,他倒也能猜出几分端倪。
要知有些事做了,开了头,便也由不得人了,且谁做主,做主了又做什么,可非是想就可以的。
至少,他张鹤龄这一番折腾,可不是让人来给他当家做主了。
又是一番商议,终于事彻底定了下来。
“诸位世兄,不如随张某往城中瞧瞧?”
“也好,看看如今京中的赈济情况,回头安排手下人办事,也好心中有数。”
“对,张世兄和仑世兄所言极是,咱们既然做了,便要做出个模样,且事要尽全功,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详。”
“朝廷做的甚样,咱们要给那些百姓们安排,至少不能比现在更差了……”
众人纷纷附和,也不拖沓,从酒楼里出来,便命人备上车马。
张鹤龄也未再骑马,坐了张延龄的马车,一行几辆马车不疾不徐的往城里各处赈济灾民的地方而去。
一个时辰之后,几俩马车停在了东直门内广场边上,张鹤龄和几位公候世子下了马车,遥遥的看着广场内人头攒动的热闹情景。
好半晌,李醒突然道:“看来此事不难,也有可为!”
几人纷纷赞同,包括张仑也是一脸欣然的点了点头。
方才转了一圈,看了几处赈灾地方的安排,正如张鹤龄所言,除了张鹤龄已经安排好的施粥,其他的乏善可陈。
其实百姓们的要求也不高,能有口吃了,能有一个活下去的希望,已是很好了。
故此,他们要做事、安置的空间,便宽泛了许多。
他们也派下人到灾民之中问了些话。总体来说,自施粥正常之后,灾民的情绪目前基本稳定,且他们也稍带着问了问百姓,若是让他们做工挣点零散工钱,可愿意时,百姓们的回答是极为肯定的。
种种之下,情况皆是利好。
张鹤龄笑着解释道:“其实人都有一个接受过程,特别是对这些嗷嗷待哺的灾民而言,其接受程度更是极高。
朝廷先是赈济不力,如今稍一安排便已满足了大半,此时我等只要做到比此番稍好一些,那接受起来便更容易,甚至会感恩戴德!
当然,一切为了朝廷,为了百姓,我等无需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不过,只是花几个银子,便能为咱们挣得一些名誉功劳亦是不差了。”
见众人纷纷赞同,且一副热切的样子,张鹤龄笑着点点头。
“时候不早了,既是议定,那咱们便抓紧行动。”
“好,此次便让人好好瞧一瞧,咱们这些与国同休的勋戚之家,到底是个什么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