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新宝钞 (第2/2页)
“然后朕就把这批宝钞发给各省的官员,对也不对?”
范蠡连连点头:“陛下聪慧,一点就通。”
若是朝廷向各省追讨银子,封疆大吏一定是从治下的百姓头上,玩命的刮地皮。
但把这积欠换成朝廷出借的银子,再换成宝钞,作为俸禄发给大臣,就等于是给市场里注入了一千六百万两白银。
中华的地主,自古以来就有藏铜的习惯,也就是往自家地窖里藏铜钱。等到了明代,随着大航海时代到来,海量的银子涌入大明,这些地主又开始藏银。
所以大明市面上的银子和铜钱,其实是远远少于实际需求的。
而且等朱由检下令,停止当十通宝的铸造后,市面上的货币只会进一步减少。
因此这笔宝钞投入到市面上,也不至于引起通货**。
朱由检笑着说道:“爱卿真可谓是点石成金啊。”
大臣们此时还是云里雾里,没有想通这里面的关键。
当年太祖皇帝发行宝钞,一开始也说得很好,一贯宝钞等于一贯铜钱。
但很快就疯狂贬值,等到后来,甚至朝廷都懒得印了。
在他们看来,朱由检搞得这所谓“新宝钞”,估计也是同样的下场。
不过这些人,现在见朱由检正在兴头上,也不好反驳。
只是对视一眼,心中想到:陛下毕竟还是年轻气盛,做事太过冲动了。宝钞一旦发行,最后出了问题,伤害的只会是皇帝的声望。
这时朱由检兴奋地起身,在大殿里转了个圈子,然后说道:“朝廷若是多了这一千六百万两银子,能做的事情可就多了。”
范蠡起身劝道:“陛下,这新宝钞发行,最重要的就是信心。您可以先令朝廷少量印出一批,发到市面上,然后令户部收税时,接受这宝钞。”
朱由检笑着点头,“爱卿的意思,不就是徒木立信吗?朕知道的。”
他转过头去,对王承恩说道:“这印宝钞的事情,朕就交给你了,你先去民间找寻工匠,务必要做好防伪,千万不能出岔子。”
接到这个活计,王承恩表面上千恩万谢,心里却在叫苦。
大明的旧宝钞,有一项绝对不会被破坏的防伪标志:比纸还便宜。
所以绝没有人会仿造。
因此这大明朝廷里边,根本没有会搞防伪标志的人才。
现在皇帝把这差事交给他,王承恩都不知道去哪里找人。
等走出宫殿之后,王承恩立刻拉住范蠡,对他说道:“范大人,您可得救一救咱,咱们可不会造宝钞啊。”
范蠡听完,哈哈一笑,给他指了条明路:“王公公,您仔细想一想,这民间所用的银票,说起来跟宝钞有何差别?”
“你去找家银号,让他们献出几个制作银票的匠人,这不就得了?”
王承恩听完之后,双眼一亮:“多亏了范大人的指导啊,不然我可真要当个无头苍蝇了。”
说完这话,他对范蠡拱手道:“范大人,咱们改日再聊。”
接着他一溜烟地出了宫,来到京城里最大的银号,把他东厂的腰牌一亮。
那银号掌柜立刻叫苦:“我早就听说这东厂又重新设立起来,没想到居然这么快就来找我们打秋风。”
他硬挤出笑脸,凑了过去,对王承恩说道:“这位公公,不知您突然造访,有何贵干啊。”
王承恩只是看了他一眼,就知道这掌柜以为自己是来要钱的,他冷笑一笑,也懒得吓唬这掌柜,直接把自己的来意说了。
那掌柜听到王承恩的话,长出一口气,转头叫来一个年轻的活计,把他推荐给王承恩。
“王公公,您别看我们家这位牛伙计年纪小,但全京城就属他手艺最好。”
“牛伙计?”王承恩看向那年轻人。
掌柜连连点头,“是啊,来,小牛,快来见过这位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