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诗和远方不能忘 超凡脱俗暖人间 (第2/2页)
秋季的一天中午,一个中年男人在新开通的马路上等公交车,突然下起了雨,还刮起了风。
因这里是个简易公交站,仅有一个站牌,还没有建挡雨棚。中年男人只得站在一棵树下避雨。
雨越下越大,雨滴透过树叶打在中年男人身上,淋湿了衬衣,他明显感到了凉意。
这时,一把红色雨伞挡住了中年男人头顶的雨,拿伞的是一个30岁左右、穿着时髦的漂亮的女人:“大哥,别淋坏了身子。”
“谢谢你。”中年男人心中泛起一阵暖意。
雨下得更大了。她靠近他站着,他俩共用着红伞。
公交车近20分钟后才到。
如果不打伞,中年男人早被淋成落汤鸡了。
临上车前,中年男人禁不住问道:“怎么感谢你呢?能留一下姓名电话吗?\\\
她莞尔一笑:“免了吧。我只是举手之劳,大哥你不必放在心上。\\\
她比中年男人提前一站下车,打着红伞很快消失在雨中。
以上四个故事并非杜撰,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远洲市的真人真事。其中,献血的男人和在雨中等公交车的男人都是我。
四个故事中,谁是不俗之人,可谓一目了然。
一般来说,我们通常认为,人在青少年时期相对单纯一些,走向社会以后,耳濡目染,受世俗的影响,渐渐地就变得俗气了。
形形色色的人,为了名利,趋之若鹜,勾心斗角,甚至不择手段。对此,人们见怪不怪了,习以为常了,甚至觉得是理所应当的了。而如果谁不这样做,好像就不正常了,成怪物了。人们的价值观扭曲了,纯洁的心灵蒙上了灰尘、污垢。
其实,自古以来,都不乏超凡脱俗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一直是仁人志士的价值取向。
《论语?为政》云:“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孔子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细究起来,所谓俗气,无非是私心大一些,考虑自己的利益多一些,甚至为了蝇头小利去危害他人的利益;所谓不俗,就是考虑别人和社会的利益多一些,忘我,甚至为此作出自我牺牲。
马克思说:“愚蠢庸俗、斤斤计较、贪图私利的人总是看到自以为吃亏的事情。”
爱因斯坦说:“人们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雨果说:“极端公正和善良的心是不属于庸俗的人的。良心的觉醒就是灵魂的伟大。”
王蒙说:“俗并不可怕,俗人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用俗来剪裁、排斥一切高尚和高雅,或者使世俗向低俗再向恶俗发展。还有令人起鸡皮疙瘩的,是自己已经俗得可以了,偏偏还要以高尚和高雅自居,张口闭口都是旁人的庸俗。”
俗气与不俗,有时就差那么一丁点儿。一念之差,清浊分明;举手投足之间,高下立现。
人生在世,除了柴米油盐,还应该有诗和远方。除了名利,可追求的有价值的东西还有很多。
愿人间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冷酷,多一些爱心;少一些唯我独尊者,多一些设身处地者;少一些唯利是图者,多一些无私奉献者。
总而言之,少一些俗气,多一点不俗。
只有更多的人像上面四则故事里的主角那样做到免俗,努力为社会增添一抹亮色、一丝温暖,我们的社会才能如田园诗般温馨而美好。
“哗哗哗——”教室里,掌声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