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秣陵之痛,老将忠勇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
少顷,许劭便坐着箩筐晃悠晃悠地上了城头。
从箩筐里钻出来之后,许劭便对着太史慈深施一礼。
开口说道:“前番刘州牧兵败,老夫为孙贼所执,只好苟且偷生,暂住敌营,意欲另觅为刘州牧报仇之机。今日孙贼久攻秣陵不下,欲劝太史将军投降,老夫才寻得机会逃离樊笼,幸甚,幸甚!”
太史慈皱了皱眉头,问道:“先生从贼营而来,可知敌军虚实?”
许劭一听,心道这正好是一个夸大孙策势力的机会。
便摇了摇头,用一种很是无奈的语气说道:“要说这江东孙氏,倒是根基深厚,甚有渊源。吴景在丹阳更是任职太守达五年之久,颇得地方百姓和世家大族的支持,前番虽败于芜湖,但有了百姓和世家大族的支持,其兵力恢复极快,粮草更是堆积如山。
不仅如此,周边各郡也是支持孙氏的。前有吴郡太守许贡不顾自家基业全军来援,今又有豫章太守朱皓亲率数万大军前来相助。而且据说会稽王朗的大军也正在赶来的路上。
也不是老夫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若论江东人心向背,陶应终究是不如孙氏多矣。今陶应虽有小胜,但大势之下,恐会……举步维艰。”
这番话,听起来颇有道理。
但实际上是将周瑜合纵连横的计谋说成了几位太守主动相助孙策,等于是大幅夸大了孙氏一族在江东的影响力。
在场的那些将校们,包括于糜等人闻言,都面有难色。
太史慈脸色不悦,冷哼一声,手按腰刀道:“先生如此推崇孙氏,为何又要假借做说客之名而逃离敌营。此前之言,莫非诳吾?”
“太史将军休要多心。”
许劭笑道:“孙氏在江东虽然盘根错节,势力庞大,但许某又岂是趋炎附势之人。许某与刘正礼相交数十年,不是兄弟胜似兄弟,又岂能屈从孙氏淫威。”
这言语之中,却只提刘繇而不提陶应。
太史慈闻言,脸色稍缓,但仍就语气不善地说道:“刘州牧得安东将军相救,已无生命之忧,尔后自愿隐退。如今本将已认安东将军为主,今后休要在本将面前提起刘州牧之事。”
“子义毋需多心。”
许劭依旧笑道:“老夫依你便是。”
顿了一下,又道:“看来,子义对安东将军倒是一片忠心啊,只是可惜……”
“可惜如何?”太史慈问道。
“可惜安东将军却并不信任子义。”
许劭摇了摇头道:“名为让子义独统一军,实际上,却又安排老将陶温与于糜将军同为副将。有陶温将军在,子义行事多受掣肘,这又哪里称得上信任。”
“休得妄言!”
太史慈再次不悦地说道:“陶老将军熟悉军务,是在相助本将掌军,对于本将的军令,也从未有过任何掣肘。”
“那就好,那就好!”
许邵闻言大笑:“子义得遇明主,可喜,可贺!”
说罢,又意味深长地看了太史慈身边的于糜一眼,然后便大踏步向城中走去。
……
接下来几天,许劭并没有对太史慈有过任何劝说,只是偶尔拜访太史慈、于糜和陶温。
每当太史慈等人问及孙策军情时,许劭总是夸大其辞,并且说得有板有眼。
而与此同时,城内却开始出现几种谣言:
其一:会稽王朗,率军四万相助孙策,正在赶来丹阳的路上。欲助孙策合攻秣陵。
其二,陶温是陶应安插在太史慈身边的耳目,陶应并不信任太史慈。
其三,太史慈这支军队已是弃子。陶应夺了吴郡,并没有回援秣陵,显然是有稳固吴郡而放弃秣陵的打算。
这三种流言交织在一起,弄得城内人心惶惶。
军心士气更是一落千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