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南下汴京 (第2/2页)
【十一月十九日,完颜宗翰攻克泽州(山西晋城),二十五日,攻克怀州(河南沁阳)。】
【二十六日,西路军整军全部渡过黄河,一路向东往汴京而去。】
宋朝,太平兴国年间。
赵光义只能心内痛苦不已。
黄河防线被正式攻破,洛阳留守不战而逃,河阳知府同样跑路,这些就不说了,最终就连至关重要的怀州都被金军攻克——汴京以西,再无天险;甚至就连重要的关隘城池都已经陷落,大宋君臣此时就是想要往西逃奔都已经没有出路,想要反攻更是难上加难。
至于东边……赵光义只想呵呵笑两声。
东边上一次就被攻破的那么简单轻易,这一次又能改变多少?
不要说金军这一次是有备而来,就是当时的大宋,他们有认真加固东边黄河一线的防御吗?没有吧。连设置四道兵马、分给四道权力都是不久前才做的事,加固黄河防线……可能说过提过,但落实就不知道落实到何处了。
赵光义是怨恨金军、仇恨金国的,他恨不能自己亲自带兵冲到辽国东部,亲自把那群女真人解决掉。
但是大宋这时候的种种反应和状况,让他对金国的怨恨都不及对这些大宋大臣和君王的仇恨之意高——不,他不承认那是他的子孙,他不可能有这样的子孙后代!
【而东路军方面,十一月初五,完颜宗望领兵从真定南下,直驱汴京。】
【赵州已然在金军手中,完颜宗望略过德信府(河北邢台)、洺州,直接进攻魏县,十一月初七,魏县被攻克。】
【随后,大军压阵,完颜宗望分出将领各自领兵进攻临河县(河南浚县)、德清军(河南清丰)、开德府(河南濮阳),留在这里的军队则进军大名县。】
【十一月十二日,这些州县纷纷陷落,完颜宗望领兵陈于黄河北岸。此时防守黄河的是宣抚副使折彦质,共领兵十二万在此处。】
【起初看到宋军人数甚众,且据有南岸之时,完颜宗望军中还有人认为“南兵亦盛,未可轻渡”,提议不如暂且扎营,缓缓图之。但是完颜娄室则坚定认为宋军不足为惧,虽然金军与对方交战胜负未可知,但也无需惧怕,不如“加以虚声,尽取战鼓,击之达旦,以观其变”。】
【完颜娄室本身具有的军事嗅觉,以及多日来与宋军交战的经验让他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完颜宗望也想要尽快渡河,于是采纳了他的想法,金军敲了一夜的战鼓。】
【事实证明,完颜娄室的看法是正确的。】
【十一月十三日早晨,黄河之上的宋军已经尽数溃散,完颜宗望于是带领大军悉数渡河,长驱直入。】
【而就像金军东西两路联动一般,宋朝的东面西面战线也有神奇的联动。东路折彦质的军队溃散的时候,西边洛口守将许高的军队也溃败了。】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被神迹这最后一句话噎住了:“朕不需要他们这么有默契!”联动个屁啊联动,金军是要两路进攻,所以相互联系协调作战,大宋的城池现在联动什么?!
不,也不是不需要协同作战,但他需要的不是这种协同啊,协同溃散算什么?应该是协同反攻、收复失地才对。
赵德芳对于大宋的衰落再次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仅仅是金军敲了一夜的战鼓,大宋的十二万军队就溃散了?”这是什么军队!大宋的军队怎会如此?连不堪一击都算不上,因为金军还没有攻击。
就算最终落败不敌,好歹也要交一回手再说啊,就像那金人完颜娄室说的,倘若交战,胜负未可知,只要折彦质带着十二万大军好好地守着,怎么也能守上几天吧,那样南边各路的勤王兵马也能多有一些时间。
怎么,那时候的大宋军队,都不需要什么粮草不济的负面作用,也不需要与敌军交战感到不敌的情绪影响,只需要看到敌军、再加上战鼓作响,就失去战斗力了?
这得是衰落腐朽成什么样的大军和朝廷!
【在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快速攻城拔寨、南下渡河的时候,宋朝的朝廷其实还在为主战主和、坚持作战还是割地求和而争论不休。】
【虽然确实做了些许应对,比如让河东、河北、京畿之地坚壁清野,召集各路勤王大军,派出使节尝试拖延金军南下进程……但是回到朝堂中,始终没有达成一个一致意见,是战是和?】
【而先前下诏出使金军的康王赵构十一月初四才出发离去。】
【十一月初七,先前出使金军的王云带回了一个消息,金军要求割让三镇之地,否则就攻取汴京。于是赵构没到金军就返回汴京,赵桓召集大臣商议是否要放弃三镇之地。】
【而作为皇帝的赵桓,理应为这件事情负责、作出决定,但赵桓却说“朕无固必,只从众议是者行之”。】
【还没等彻底撕出一个结果,东路的完颜宗望就成功渡过黄河,直扑汴京而来。】
【于是,赵桓又让王云陪同康王赵构出使完颜宗望军,答应割让三镇,贡送礼服礼帽,尊金主为皇叔,并且敬上尊号十八字。】
【十一月二十一日,完颜宗望派遣使节杨天吉、王汭、勃堇撒离姆来,要求割让河北所有土地。】
【于是,宋朝派遣耿南仲出使完颜宗望军,聂昌出使完颜宗翰军,答应划河为界。】
宋朝。
仁宗赵祯已经整个人靠到了椅背上,没有丝毫端正姿态:“朕还能说什么?众卿,你们可有什么想说的?”
范仲淹等人也对那个朝廷无话可说,但说起来党争……在本朝,他们也已经感觉到了苗头。或许不只是苗头,而是早已存在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动作开始显现。
————
放个全图,不知道能不能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