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上朝 (第2/2页)
太和殿建立位置较高,居高临下,威严壮观,视野开阔,可俯瞰整座京都城。
太和殿正北是宣政殿,为皇帝临朝听政之所,称为“中朝”。
宣政殿前左右分别有尚书省、门下省和史馆等官署,在殿前有三门并列的宣政门。
宣政殿作为常朝的殿堂,是东漓宫城三座主要朝廷主殿的核心,也是常朝和进行殿试举人的地方。
宣政殿以北是御书房,为‘内朝’,即“常日听朝而视事”的地方,群臣在这里朝见皇帝,称为“入阁”。
即皇帝在御书房听政,而百官在宣政殿外侯旨,听候传唤。
以北有横街,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寝殿区。
宫城城墙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宫廷建筑整体主颜色为红墙黛瓦,外看庄严古朴、高大肃穆、气势宏伟,内里雕梁画柱、色彩鲜艳、精美绝伦。
东漓朝会时间一般为卯时开始,辰时结束。
每日上朝,群臣先在建福门等候开宫门,再入九卿院等候早朝,最后再入宣政殿开始早朝。
九卿院是宣政殿外作为文武官员在上朝前的休整之所,等候期间官员们常在此互相商议国事。
正在交头接耳讨论国事的群臣看到身穿一身红色朝服的南羽时,纷纷转头朝她看了过来。
有人惊讶、有人不解、有人皱眉、有人不屑,也有人看了一眼后便淡然转过头去继续与同僚讨论着。
南羽默默地将他们的反应一一看在眼里,双手拿着笏板站在一边,并没有朝众臣走过去。
“郡主。”
有些官阶比南羽小的或者看在同朝为官的面子上,即使心里不屑,遇到了还是会面带笑容打招呼。
南羽也会含笑点点头,以示回礼。
一身女子装扮的南羽站在紫衣红袍绿服中尤其显眼,简直及时鹤立鸡群,最受众人瞩目。
东漓规定:官员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
具体为:三品以上紫色,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
早朝时间到了,众大臣按官阶高低依次列队进入宣政殿。
待六部官员将国事禀奏完毕,皇帝才将昨日南羽给他的奏折拿给大臣们看。
身穿紫衣的内阁首辅柳宗泽从苏玉手中接过奏折率先看了起来,全程神色淡然,看不出其所思所想。
待众大臣看过之后,议论声此起彼伏。
南羽则低眸安静的站在其中,仿佛事不关己一般。
“众位爱卿,你们觉得如何?”
见殿下群臣物议沸腾,皇帝看了一眼柳宗泽开口语气淡然的问道。
身穿一身紫衣的户部尚书裴前立即出列道:“陛下,臣认为不妥,且不论以后能不能发展起来。就目前来看,无论人力、物力、财力都不允许做这些;要做也行,等以后国库充裕了再做也不迟。”
“臣同意裴尚书所言。无论是码头还是商业都有现成的,为何非得重新去选址再建?这不就是耗费银钱嘛!去年一战之后,到现在国库还空虚着,哪有钱来再建什么新城、码头的。”工部尚书金货说道。
户部右侍郎梅有才道:“陛下,国库经不起这般消耗,赤焰军、北境军、西境军、东疆水师重建已经消耗了半个国库,死伤战士的抚恤金、战争损毁的城池、驿道重建等等,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还有之前的什么学院办武学那些,哪一样不是钱呀?陛下,这些投入可完全没有能回收的;而且,将来的投入只会越来越多,不会减少。”
“陛下,现在的当紧任务是将之前的政令执行好,等那些有成效之后,再推行其他的也不迟。”御史大夫范纪说道。
皇帝点点头,道:“各位爱卿的话朕听到了,这折子是风谨写的,不如大家听听她的说法,如何?”
闻言,殿中大臣皆朝南羽看去。
“风谨,说说吧!”
皇帝也看向南羽示意着。
“是,陛下。”
南羽双手作揖行了一礼才出列走到中间。
先向陛下与众臣行了一礼才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诸位大人刚刚说得对,就目前而言,东漓的商业城池、码头已足够,以眼下来看确实没必要花费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来新建码头与商业集镇,可风谨拟此方案,不是为了眼下,而是为了将来。”
“诸位大人请试想一下将来,现有码头不足以支撑繁忙的货运,现有的商业城池繁荣过剩,到时势必会将过剩的产业迁出,那么,这些产业迁去哪里?”
“倒不如现在就由朝廷官府牵头,将各行各业整合一下,将相似和相关的产业集中在一起,由繁荣的大城带动周边的小城一起发展,可以有效避免富的富得腰缠万贯,穷的穷得吃不饱、穿不暖。更应该将各地不同的地理位置、有利条件利用起来,开通航运与陆运。”
“在大江大河沿岸的城池以及交通便利的城池,它们不一定要生产货物,可以将它们作为货物的转运点发展,让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货物在此集中,又分散流通向各个地方。例如临川城,临川城外有两条大河绕城而过,水运交通便利,便可以发展成这样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