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推广协调会(二) (第2/2页)
亚洲龙公司代表更关注第三方检测的费用,他问道:“容量检测是怎么定价的?”
“目前标准定价以车辆标定的电池容量为基准,一辆380度左右的纯电动公交车一次完整的检测费用是1.2万元。”姜驿回答道。
公交集团既然提出第三方检测,摆明了费用将由厂家承担。两大主机厂快速地心算了一下价格,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特别对亚洲龙公司来说,单车电池容量小,车辆基数大,整体检测下来的费用说不定还要高于迪沃公司。但是亚洲龙公司混合动力车型的毛利润要比迪沃公司低一大截,相对而言,亚洲龙公司吃亏更大。
“太高了。”亚洲龙公司代表摇了摇头。
迪沃公司代表则问道:“你们的技术方案是什么?定价依据是什么?”迪沃公司的反应更有深度,提问直指技术方案和定价逻辑。
姜驿当然有备而来,有理有据地说出了方案和依据。
绿能公司采用充放电容量检测方案,通过定制化的高精度计量设备对电压电流进行精准计量,然后用算法求出容量。在三次循环检测中,取平均值作为电池容量检测结果。整个项目中,定制化的设备和算法开发占了主要成本。直接成本也不容忽视,三次循环的电费和人工成本就超过了2000元。
检测方案来源于电池容量检测国标,相当于从实验环境转移到生产环境,精度上稍有降低,仍然有较强的科学性。两家主机厂没有挑剔技术原理,对检测定价依据表示怀疑,因为费用的大部分包括了设备折旧和研发成本分摊,这部分的取费带有明显的主观性。
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组代表征询绿能公司的意见道:“你们能不能打个折?”
“价格可以谈,不过咱们还是先确定下需求吧。”姜驿笑着答道。
对于交委和公交集团提出的要求,两大主机厂非常重视,协调会过后便立即组织了内部会议。考虑到以后与政府相关部门和公交集团长期打交道,迪沃最终决定开放bmS数据,而且两个主机厂都同意了提交第三方检测报告。
经过双方密集交涉,在签署完保密协议后,迪沃公司向绿能公司开放了公交bmS数据,至于非公交纯电动汽车则不在开放范围内。保密协议中还约定了基于bmS数据进行二次开发的限制,算是从纸面上消除了绿能公司的数据应用能力。虽然距离真正的全面开放还有距离,但对绿能公司来说已经算实现0-1的重大突破了。
李红兵和钟磊终于扬眉吐气,将当初在迪沃公司技术部门上吃的瘪原封不动地还了回去。经过两周的技术对接调试,7月中旬,绿能公司充电控制中心大屏上显示出所有运行车辆的实施电池信息,顺利实现了既定的目标。
绿能公司也成为交委和公交集团指定的电池容量检测机构,对于高昂的检测价格,两大主机厂联名发文向渔城新能源汽车推广小组求助,在组长的斡旋下,希望绿能公司以标准定价四折提供服务。这个价格下,绿能公司也有较好的收益,便同意与主机厂、公交集团签署三方协议,将这项服务确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