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朱元璋西征 (第2/2页)
更悲催的是,他想投降都不行,元丞相脱脱铁了心,要在攻下高邮后,屠尽当地兵民,以在全国杀鸡儆猴。
眼看张士诚身陷绝境,结果竟天降鸿福,脱脱遭奸臣算计,被元顺帝一纸诏书就地解职,并押往吐蕃,在半路上被毒酒赐死。
至于那号称的百万大军,一时群龙无首,军心涣散,张士诚抓住机会,将其全部击溃。
自那以后,张士诚学聪明了许多,不再称王,反而时不时跟元顺帝眉来眼去,元顺帝忙着镇压红巾军起义,也乐于跟张士诚搞得火热。
结果一来二去,元朝廷还给张士诚封了一个太尉的大官,他手下的文武官员也都跟着鸡犬升天,各自封官。
张士诚投桃报李,每年都走海路,向元大都运送粮草达十一万石之多。
元顺帝见这小子上道,为了安抚住张士诚,又派人赐予龙衣和御酒。
如此一来,张士诚自认为混了个编制,也是体制内的人了,变得更加骄横,一边让部下歌功颂德,一边狮子大开口,要元朝廷封他为王。
好家伙,也不知道他脑子里是怎么想的,当初就因为自立为王,才招来元朝百万大军围剿,如今竟然梦想着元顺帝直接封他为王?
张士诚脑袋进水了,可元顺帝没有!
元朝廷毫无意外的拒绝了!
今时不同往日,张士诚自认为羽翼丰满,一怒之下,于今年九月,再次自立为王。
只是这一次,张士诚改了个名,不叫“诚王”,而是叫做“吴王”!
没错,此时朱元璋还是吴国公,张士诚就自立为吴王,偏偏要压着老朱一头。
如此骚包的操作,自然引来朱元璋的亲切问候!
说起来,张士诚也不是第一次恶心朱元璋了,早在数年前,双方地盘第一次交界时,朱元璋就派出使者对张士诚表示了恭维,并希望双方能够安稳合作,共同对抗强敌。
张士诚的回复也很有礼数,他直接扣留了朱元璋的使者,并发兵攻打朱元璋。
这一下可把老朱恶心的不行,老朱也不是好惹的,当即派出徐达等人,击败了张士诚的军队。
张士诚一看傻眼了,又立即派人求和,并表示以后每年可以供奉粮食二十万石,黄金五百两,白金三百斤。
朱元璋大手一挥,表示只给粮食就可以,将使者放回来就行。
然后……然后张士诚就不理朱元璋了,又把老朱气的冒烟。
接下来几年,双方自然是撸着袖子上场互搏,张士诚虽说大事糊涂,但他却有一个陈友谅没有的优点,那就是“仁义”。
没错,就是仁义,张士诚起家后,大力改革元朝弊政,减免了许多苛捐杂税,赢得当地百姓爱戴。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比老朱更爱惜百姓,只是因为张士诚占据了江浙地带,全国最富裕的地区,光卖私盐就赚得满盆钵体。
这导致张士诚的财力,是朱元璋和陈友谅无法企及的。
而且他对手下将领也十分宽容,打了败仗很少责罚,甚至还赏钱安慰,下次出征时,照样任用。
虽然此举造成张士诚的军队,往往纪律松弛,战斗力不稳定,但也为他赢得了一批铁粉效力。
朱元璋一时也拿他奈何不得,一拖就拖到张士诚今年自称吴王。
老朱关起门来大骂一通,最后还是觉得小不忍则乱大谋,按原计划行事,先解决汉军残余势力,再调头解决骚包的张士诚。
张士诚不甘心看着朱元璋壮大,自然派出六十万大军想拖住老朱的后腿。
结果他好像忘了一件事,那就是他自立为王后,又一次成功引起了元顺帝的亲切关注。
张士诚没拖住朱元璋的后腿,自己反倒担心被元顺帝爆了菊花,六十万大军还没摆开架势,就只能又匆匆跑回家,防守老巢了。
朱元璋见张士诚折腾半天,没搞出什么名堂,索性留下徐达驻守应天后,他亲率二十余万大军,乘坐千百艘战船,浩浩荡荡的向武昌而去。
十月初七,吴军大队人马抵达武昌城下,朱元璋下令:
“立栅围之,江中联舟为寨,以绝其出入之路!”
一时间,武昌城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但武昌是汉军大本营,被陈友谅经营多年,其坚固程度,甚至还要超过洪都,又岂是那么好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