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x95mf.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五代十国演义 > 第九十九回 杨光远贪利噬人 徐知诰建唐代吴

第九十九回 杨光远贪利噬人 徐知诰建唐代吴 (第2/2页)

第二个香孩儿诞生了。

时为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十月七日。

这时,赵家老二、第一个香孩儿赵匡胤已经十三岁了。

因父亲赵弘殷,长期在禁军任职,他时常出入军营中,专喜骑马,也好射箭,有时赵弘殷出征,赵匡胤侍母在家,无所事事,辄以骑射为戏。

母杜氏劝赵匡胤也像弟弟一样读书,赵匡胤奋然道:“治世用文,乱世用武,现在世事扰乱,兵戈未靖,儿愿娴习武事,留待后用,他日有机可乘,得能安邦定国,才算出人头地,不至虚过一生呢。”

杜氏笑道:“但愿儿能继承祖业,毋玷门楣,便算幸事,还想甚么大功名,大事业哩!”

赵匡胤道:“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过一将门之子,为什么化家为国,造成帝业?儿虽不才,亦想与他相似,轰轰烈烈做个大丈夫,母亲以为可好么?”

杜氏怒道:“你不要信口胡说!世上说大话的人,往往后来没用,我不愿听你瞎闹,你还是读书去罢!”

赵匡胤见母亲动怒,才不敢多嘴,默然退出。

赵家乃是书香门第,其先祖一向习文,直到赵弘殷这一代才开始习武。赵弘殷也不想荒废文化,送赵匡胤到陈学究学馆读书。后来,又聘请赵学究为家庭教师,专门辅导赵匡胤。再后来,还将赵匡胤送到饱学名儒辛文悦处,专门学习四书五经。

赵弘殷出外征战,每次打了胜仗,同伴都去抢劫金银珠宝,他有机会却常常收罗一些书籍,带回家中。

无奈,赵匡胤根本不喜欢读书,只喜欢练武,也只好随他。

越年,范延光又请归老河阳私第,奉诏允准,遂载金银细软而行。

自投罗网,这又何必!在京城其实更安全呢。

西京留守兼河阳节度使杨光远,偏奏称范延光叛臣,不居汴、洛,归处故里,他日若逃入敌国,必会成为后患,请加以预防,禁止他归里云云。

晋高祖乃命范延光寓居西京洛阳。

范延光到了洛阳,杨光远即派其子杨承贵,带领甲士,把他围住,逼令自杀。

范延光道:“天子在上,赐我免死铁券,许我不死,你父子怎得如此!”

杨承贵道:“你这铁券,在我这却不好使!”乃挺着白刃,驱范延光上马,说是叫他去见杨光远。

途中遇河过桥,被杨承贵推落桥下,连人带马,坠了下去,活活淹死。所有范延光运载的金银细软,都被杨承贵劫夺,一古脑儿搬回府署,杨光远大喜。

时已是晋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八月二十六日。范延光已经多活了两年。不亏。

从前,成德(镇州)节度使董温琪,积累巨额财富。秘琼贪图这笔财富而杀死董温琪全家;范延光贪图这笔财富而杀死秘琼;现在,杨光远又贪图这笔财富而杀死范延光。

范延光固然该死,只不应该被杨光远父子所杀。

杨光远奏闻朝廷,谎说范延光赴水自尽。晋高祖也识破他阴谋,但畏杨光远强盛,不敢诘责,只征令杨光远入朝。

杨光远还算听命,上殿朝见,晋高祖对他道:“围魏一役,卿左右各立功劳,未授重赏,今当各除一州,遍给恩荣,免他失望。”

杨光远代为谢恩,晋高祖遂选择杨光远亲将数人,分授各州刺史。待他出发,却下了一道诏敕,徙杨光远为平卢(青州)节度使,进爵东平王。

杨光远才识中计,怏怏出都,驰赴青州上任去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徐知诰早就想篡夺政权,只因吴睿帝杨溥并没有重大过失,恐怕民心不服;曾考虑等到杨溥死后再动手,智囊宋齐丘也赞成这种主张。

有一天,徐知诰对着镜子,用镊子拔调嘴唇上的白胡须,叹息道:“朝廷虽然安定,我却老了,怎么办?”

幕僚周宗知道他的意思,前往江都,劝吴睿帝传禅。宋齐邱独以为不可,请斩周宗以谢吴人。因黜周宗为池州刺史。封徐知诰为东海郡王。

既而镇海(金陵府)节度副使李建勋,及行军司马徐玠等,屡陈徐知诰功业,说应早从民望,乃复召周宗为都押牙。

徐知诰一向猜忌吴睿帝杨溥之弟、临川王杨蒙。乃诬他藏匿亡命,擅造兵器,竟降杨蒙为历阳公,幽锢于和州,令控鹤军使王宏,率两百人监守。

时为吴大和六年,公元934年,六月。

徐温最小的儿子徐知谔,出任润州团练使,亲近一些不入流的小人物,只知道游荡欢宴,废弃政务,在内城西边建立一排商店,亲自去做买卖。

中书令、都统徐知诰得到消息,十分震怒,召唤徐知谔左右官员,诘问斥责,徐知谔大为恐惧。

有人提醒徐知诰说:“忠武王(徐温)最爱知谔,但他却把后事托付给你。前些年,徐知询失去职位,人们到今天都议论纷纷。假使徐知谔既有能力,又有声望,训练士卒、组织民众,对你有什么好处!”

徐知诰恍然大悟,从此待徐知谔更为优厚、纵容。

吴天祚元年,公元935年,十月。

吴睿帝杨溥加授中书令徐知诰:尚父、太师、大丞相、天下兵马大元帅,晋封齐王,划出昇(金陵府)、润、常、宣、池、歙、江、饶、信、海十州,作为齐王的采邑,另建齐国。

徐知诰(李知诰) 辞让尚父、大丞相。

吴天祚二年,公元936年,正月。

徐知诰开大元帅府,自置僚属。命其子、副都统徐景通为太尉、副元帅;命都统判官宋齐丘、镇海(金陵府)行军司马徐玠为元帅府左、右司马。

又任命心腹控制朝廷各要害部门。

南平王、荆南节度使高从诲,及闽、南汉诸国,皆派使劝进。

吴天祚二年,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十二月。

晋朝安远(安州)节度使卢文进,乃是契丹叛将,唐明宗即位后,卢文进归唐,见第八十七回。

现在,石敬瑭是契丹的儿皇帝,卢文进恐契丹向晋朝索捕自己,乃弃镇奔吴。吴睿帝杨溥,封其为侍中。

吴都统、齐王徐知诰正密谋篡国,乃引为己用。当时中原多故,名士耆儒,多拔身南来。徐知诰派人招迎淮上,赠给厚币。既至金陵,即縻以厚禄,客卿多乐为效用。

吴国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八月十五日。

杨蒙被囚禁和州,已经三年多,眼见得徐知诰即将篡位,乃做最后一搏,突出杀死王宏。王宏子集结部队攻击,杨蒙又把他射死。

杨蒙暗思,德胜节度使周本,乃是父亲杨行密的老臣,遂奔往庐州,欲依周本,谋划勤王。谁知,周本的儿子周弘祚,却将杨蒙捉住,解送江都府。

徐知诰派使者迎接,杀杨蒙于采石。

齐王徐知诰因镇南(洪州)节度使、太尉、兼中书令李德诚,以及德胜(庐州)节度使兼中书令周本,位高望重,因之希望由他二人率领文武百官拥护自己登基称帝。

李德诚原来时赵锽的部将,四十八年前,杨行密平定赵锽,对李德诚非常赏识,将一位侄女嫁给他为妻。周本,乃三国周瑜之后,勇冠三军,同时战败被擒,杨行密亲自为他松绑,用他为偏将。参见第四十回。

周本说:“我蒙受先王(杨行密)大恩,自从徐温父子掌握权柄,我就一直痛恨不能为杨家尽忠,解除他家危难!现在又教我背主求荣,做人怎么可以这么不要脸!”

其子周弘祚之前擒杀杨蒙,一再逼迫他,万不得已,周本只好跟李德诚一起,率全国各将领前去江都府,上疏吴睿帝杨溥,陈述齐王徐知诰对国家的贡献和对百姓的恩德,请求皇帝让位;然后再去金陵府向徐知诰劝进。

只有宋齐丘不肯参与。

宋齐丘对李德诚的儿子李延勋说:“你父是太祖(杨行密)的开国元勋,今天声名扫地。”

这时候,吴皇宫经常出现妖魔鬼怪。

吴睿帝杨溥叹息道:“吴国气数,莫非已尽?”

左右皆说:“这是天意,非人力能够挽回。”

吴睿帝杨溥已成赘瘤,乐得推位让国。把乃父传下的土地人民,悉数交出,再派李德诚率文武百官前往金陵府劝进,又派江夏王杨璘奉册宝至金陵府,禅位齐王。

时为吴国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十月五日。

杨溥是吴国第四位国王,也是末代国王,也是唯一一位皇帝,在位十八年。

总计吴国,自唐昭宗天复二年三月,杨行密被封为吴王,共历四主,前后三十五年而灭。若自唐僖宗光启三年,杨行密进入扬州,占据淮南道算起,凡五十一年。

徐知诰建太庙社稷,即皇帝位,改吴天祚三年为升元元年,国号大齐,追尊徐温为太祖武皇帝。

定金陵府(昇州)为京城,以江都府(扬州)为东都。

徐知诰尊吴睿帝杨溥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上册自称受禅老臣。

用宋齐邱、徐玠为左右丞相;周宗、周廷玉为内枢密使。

太尉李德诚说:“陛下上应天命、下顺人心,只有宋齐丘闷闷不乐。”遂拿出宋齐丘阻止李德诚劝进的信件。

徐知诰接过来,连一眼也不看,只说:“子嵩(宋齐丘)跟我是三十年的旧交老友,他从不会辜负我。”

宋齐丘叩头道歉。

徐温子徐知询,与徐知诰不和,已被削官。独徐知询弟知证、知谔,素与徐知诰亲睦,因封知证为江王,知谔为饶王。且以知字应该避嫌,不如自己将知字除去,单名为徐诰。

吴太子杨琏,娶徐诰(徐知诰)女为妃,宋齐邱请求与他绝婚,且迁让皇杨溥居于他州。

齐帝徐诰(徐知诰)遂徙让皇杨溥至润州丹阳宫,派兵防守,阳称护卫,阴实管束。降吴太子杨琏为弘农郡公,封杨琏妃(即徐知诰女)为永兴公主。

可怜杨溥父子,抑郁成疾,父死丹阳宫,子杨琏封康化(池州)节度使,不久病故。

就是这位皇女永兴公主,也朝夕悲切,闻宫人呼公主名,越多涕泪,渐渐的形销骨瘦,也致病终。

徐温子徐知证、徐知谔,请徐诰复姓,徐诰佯为谦虚,说是不敢忘徐氏养育之恩。

齐帝徐诰(徐知诰)原来姓李,名昪,小字彭奴,家居徐州彭城。自言为唐宪宗子、建王李恪四世孙,李恪子李超,李超子李志,曾任徐州判司;李志子李荣,即为徐知诰父,在唐末战乱中失踪。彭奴幼失其父,流落到濠州、泗州一带,为杨行密所救,交由徐温抚养。

其实这些都是空口无凭,有可能是冒认祖先。

《新唐书》记载,宪宗子建王李恪并无后嗣。徐温祖父名徐超;父名徐志,恰好与李荣之祖、父同名。世上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吗?

还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李昪的父亲李荣,家住徐州,性情豪爽,喜欢行侠仗义,结交天下英雄。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群盗纷起。朱全忠(朱温)窃占淮北,杨行密盗据淮南。李荣颇有兴复唐朝的志向,乃结交海盗夏韶,自称是唐朝宗室、夏韶即奉他为主,率众从大海进入淮河,攻占濠州,又剽掠附近州县,后来被杨行密剿灭,贼首皆被杀死,见第四十三、四十五回。这时,李昪只有八岁,被杨行密收养为子。后来因杨渥性格孤僻,不能相容,杨行密就让徐温收养李昪,改名徐知诰(徐诰)。

升元三年,即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二月。

经百官再三申请,徐诰(徐知诰)乃复姓李氏,恢复原来姓名为李昪,易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李昪(徐知诰),即为南唐烈祖。

立唐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庙。

追尊四代祖李恪为孝静帝、定宗;

曾祖李超为孝平帝、成宗;

祖李志为孝安帝、惠宗;

父李荣为孝德帝、庆宗;

奉徐温为义祖。

李昪(徐知诰)立宋氏为皇后,子徐景通为吴王,改名为李璟。

庐州节度使周本,亦曾至金陵劝进,归途自叹道:“我不能声讨逆臣,报杨氏德,老而无用,还有何颜事二姓呢?”返镇未几,即至去世。

自李昪改国号为唐,史家恐与唐朝相混,特标明为南唐。

此时,北方,后唐刚灭不久;南方,南唐又兴起。

先是江南童谣云:“东海鲤鱼飞上天”。至是南唐大臣,趁势附会,谓鲤李同音,东海系徐氏祖籍,李昪过养徐氏,乃得为帝,这便是童谣的应验。

又江西有杨花一株,变成李花,临川有李树生连理枝,相传为李昪还宗预兆。

江州陈氏,宗族多至七百口,仍不析居,每次吃饭必设大席,长幼依次而坐,一起就餐。又养犬百余只,也共食一槽,一犬不至,诸犬不食。当时称为德政所及,因有此瑞。

州县有司,采风问俗,报明孝子悌弟,不下百数;五代同居,共计七家,南唐烈祖皇帝李昪颁下制敕,旌表门闾,豁免赋税。

无非是粉饰承平,彰显新朝顺天应人罢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