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化黄气黄巢出身 现红光朱温降世 (第2/2页)
迎亲回来的路上,又经过这片树林,树上的鸟巢里,突然飞出来几只乌鸦,冲他们呱呱乱叫,然后往那树下飞去。黄宗旦顺着乌鸦飞的方向低头一看,那树下,竟然真的坐着一个穿黄色衣服的小孩!只见那小孩坐在地上,冲着花轿里的新娘子叫了一声“娘亲”,然后突然化成一道黄色的光芒,冲入轿子里!
黄宗旦吓了一跳,以为自己看花眼了,揉了揉眼睛,再定睛一瞧,树下什么也没有,再看看花轿里面的新娘子,也没什么异常,这下才放宽了心。
媳妇接回家,拜了天地,小夫妻俩恩恩爱爱地过小日子,媳妇的肚子就慢慢一点一点大了起来。说来奇怪,后面几个月,这肚子就不怎么长大,速度很慢。别人是怀胎十月,她这胎,似乎足足怀了两年,终于生下一个特别大块头的婴儿。
这婴儿,形容古怪,面色金黄,闪闪发光;眼睛很大,炯炯有神,目露凶光;生来就有两颗大门牙,其他牙齿也隐约可见;眼睛上面两道笔直的浓眉,像加粗的一字。婴儿身长二尺多,重九斤二两,哭声洪亮。黄宗旦抱起来一看,胸前果然有几个红点,好像北斗七星的形状。再看后背,隐约现出有八卦图案。
“这孩子莫非是个妖怪?”黄宗旦想起做过的梦,非常惊慌,连忙将婴儿抱走,来到那片树林,找到那颗有鸟巢的大树,爬上树,将婴儿放在鸟巢里。口中念道:“孩子,生死有命,你若是命不该绝,就让乌鸦抚养你吧!”
回到家,看见媳妇哭得死去活来,真的是一哭二笑三上吊,跟他闹着要孩子。好不容易熬到了第七天,黄宗旦心里想,这孩子,应该已经死掉了吧?
但是他又实在拗不过媳妇,没办法了,管他呢,去看看孩子还在不在吧。黄宗旦回到那片树林,看到那颗大树,远远就听到一阵阵洪亮的婴儿哭声。他爬到树上,看见那个婴儿还在鸟巢里,白白胖胖,活蹦乱跳的,坐在那跟小乌鸦一起玩耍呢!那婴儿见了他,一下子就不哭了,还冲他笑,似乎还叫了一声“爹”!
黄宗旦十分惊讶,心里道:“这个孩子恐怕将来不得了。”于是赶紧抱回家,以鸟巢为名,取名黄巢,交给媳妇田氏抚养。长到一岁,黄宗旦就开始教他认字,那黄巢冰雪聪明,过目不忘,一教就会。
他家办有私塾,请了教书先生,附近人家的孩子都可以来免费读书。黄巢三岁时便跟了教书先生,学习诗词歌赋、四书五经,后来连诸子百家、经史子集等都有涉猎,无不精通。
这年秋,黄巢六岁了。
这一天,正值重阳佳节,黄家来了两位老朋友,乃是邻县长垣县的盐商王家父子。长垣县又名匡城县,属于滑州,但是紧邻冤句县。这隔壁县老王,也靠卖私盐积攒了家财万贯,他家也喜欢结交江湖好汉,是在绿林中呼风唤雨的人物。
冤句县、长垣县,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一带,历史上一直就是我国的古战场。战国时代,齐国和魏国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都发生在附近。长垣县,离大名鼎鼎的隋末农民起义的瓦岗寨,只有三十里。
王、黄两家世代盐枭,都是远近有名的豪门大户。两家人历来都讲义气,结交天下英雄,因此在江湖中威名赫赫,在官府里也有不少朋友,两家都很有势力。两家人生意上也经常合作。通过做私盐生意,他们都积累了万贯家财,蓄养了不少家丁、护院武师和押运镖师等武装人员。
酒足饭饱后,宾主一起来到院子里观赏菊花。
王老爷诗兴大发,他看见院子里很多菊花,迎风摇曳,道:“黄老爷啊,我看你院子里菊花甚多。不如我等以菊花为题,大家一起对诗如何?每人两句。”
于是他摇头晃脑,吟诵出两句诗来:
一朵一朵又一朵,四朵五朵六七朵。
王大哥好诗啊!黄宗旦笑道:
九月重阳两节季,万紫千红难得齐。
“叔叔才对得好呢!”说话的是王家的儿子,名唤王仙芝,比黄巢大十来岁,刚刚成年,已经长得高大威猛,仪表堂堂。“我来试一试。”
常似千仙舞裙角,深秋时赏最清香。
这时候,轮到黄巢的爷爷接了,老人家一时还没想好,急得面红耳赤。
一旁玩耍的黄巢说:“爷爷,我来接两句吧!”于是脱口而出道:
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
王仙芝大吃一惊,说道:“哎呀,这个孩子不得了。他接的这两句,对仗工整,而且立意新奇。我们其他人的诗句,说菊花,就是普通的花,要不嫌它瘦,看起来弱不禁风,要不就说它生不逢时,天冷了才开花,都太俗了!我这位小弟弟,说菊花,却说它是百花之首,菊花穿着黄色的龙袍,堪称花中之王,真是神童啊!胆子也很大啊!初生牛犊不怕虎,将来必定前途无量。”
黄宗旦说:“什么神童!可能是碰巧吧!也许是从别人那听来的。小孩子晓得什么?”又俯下身子,对儿子说:“黄色衣服,这是只有皇帝才能穿的,不要乱讲!以后可不敢这么说,搞不好全家掉脑袋!”
黄巢却不服,说:“菊花就是百花之王嘛!老天爷赐给它金黄色的颜色,就是要让它统领百花,做花中之王。”
黄宗旦急得要揍这个熊孩子。
黄巢的爷爷道:“算了吧,小孩子童言无忌,也不是故意的。我的孙子,看来是能写诗,只是不知轻重。这两句诗,这么好,不像我们普通人做的打油诗,说不定真是小孩子从别人那听来的。”
王仙芝不信,说:“不可能,上哪儿碰巧听来?我们这里是乡下,平常也没有什么读书人来往,上哪儿去听来?如果你说是碰巧,那就以这菊花为题,叫我弟独自再做一首完整的诗如何?给你半个时辰的时间,但是不许再说黄颜色。”
黄巢看了看秋风中摇曳的菊花,说:“不要半个时辰,我张口就来!”于是高声吟诵道: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当时北方大地,秋风习习,天气已凉。一句“飒飒西风”,预示寒冬将至。一句“蕊寒香冷”,说不尽百姓生活穷苦凄凉的现状。下一句“他年我若为青帝”,小小黄巢以青帝自居,少年时已露鸿鹄之志。
在场众人皆自叹不如,连声称赞黄巢是个神童、才子。王仙芝对黄巢更是刮目相看。
却说曹州南面一百多里,有一个宋州,宋州下辖有一个县,名唤砀山县,在宋州东面一百多里。
砀山县午沟里村,有个落魄的秀才,叫朱诚。那时候的秀才,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关。学生上几年私塾,考秀才一般都很容易,考上秀才,就可以进入县学学习,相当于高中入学考试。再往上面,考进士,就难了。进士,再去京城参加省试,考中了,叫进士及第,就可以直接做官了。
朱诚考了几年,年年落榜。唐朝时,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一次,不像后世三年一考。每一年都要落榜一次,你想这个,得有多大打击!心理阴影面积得多大!而且,每年进京赶考,也要花不少钱。
朱诚灰心丧气,后来就不再去考了,但是又没有别的门路,只能当个教书先生,教学生识字、算数,教三字经、千字文及四书、五经等简单的知识。不久,辗转来到冤句县赤墙村,黄家私塾,成为黄巢的启蒙先生。
朱诚为人愚腐,是个酸秀才,出门办事都要看皇历是否适合。他说话总爱引经据典,说什么这本经书上怎么讲,那本经书上怎么写,孔老夫子曾经怎么说,孟老夫子怎么说,满口“子曰”、“诗云”,因此人送外号“朱五经”。
黄巢小小年纪,很快就考上秀才。年纪稍大一点,黄巢又爱上骑马射箭,舞刀弄枪,也爱读兵书战策,常常以英雄侠客自居。他自己给自己起了个字,叫巨天。
黄家做私盐生意,一向有习武的传统,家里也有护院武师,也请了功夫教头。黄巢一直跟随他们学习功夫。后来,又拜在北枪王张处让门下,学会了天下闻名的罗家枪法。
因此,黄巢长大后文武双全,胸有韬略,有经天纬地之才。
正是:文可上朝安天下,武能骑马定乾坤。
过了几年,朱五经攒了些钱,返回家乡,在村里开了个私塾,收附近的农家子弟做学生,朱家算是小康之家,也有几亩祖上传下来的薄田,勉强糊口。
朱诚娶妻王氏,已经生有两个儿子,老大名朱全昱,老二名朱存。现在,老三又要出生了。
这时,已经是唐宣宗李忱(李怡)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十月二十一日,农历十月底,寒冬季节。
夜晚,朱家房顶上,突然冒出一道红光,直冲云霄,众邻居们看见了,可不得了,朱五经家着火了!于是大家同声呼喊道:“朱家走水了!快救人!”
当下你端着水盆,他挑着水桶,都跑到朱家去救火。那知到了朱家近前,并没有见到什么烟雾,也没有看到什么火焰,只听见一阵阵呱呱的婴孩啼哭声,异常响亮。
邻居们十分惊奇,连忙询问朱家,才知朱家新生一个男孩儿,虽然形容古怪,但是并无失火之事。只是朱五经家附近,非常温暖,一点都不像冬天。
大家喧嚷道:“我们明明看见你朱家有火光,为何到了此地,却并没有着火?可是这里,却又非常温暖,跟刚点过篝火一样。”
有人说了:“莫非这个小孩子,不是平凡人,将来要大大发迹,所以有此奇异征兆呢!”
又有人说了: “这孩子看起来形容古怪,莫非是个妖魔鬼怪,才有此红光?”
朱五经也觉得奇怪,今天晚上怎么这么温暖呢?遂给老三起名朱温,小字阿三。
却说那朱家老三朱温,生来面色通红,浓眉大眼,耳朵特别大。随着他越来越长大,形容也越来越古怪。先是头发越来越蓝,后来除了一头蓝发,又长出了满口狼牙。
他刚一学会走路、玩耍,就喜欢弄棒使棍,总是与二哥朱存及邻家儿童一起胡闹。二哥朱存与朱温性情相似,也是个淘气的熊孩子,母亲屡次训斥、打骂,都不肯改。
只有大哥朱全昱,生性忠厚,待人有礼,有点像他爸爸。朱诚曾经对族里人说道:“我朱五经,生平熟读四书五经,赖此糊口。所生三个儿子,只有老大全昱还有点像我,老二、老三两个不肖子,都是败家货,不知我家将来要落得个什么样的悲惨下场呢!”
话虽这么说,朱温还是跟着爸爸认了一些字,学了点文化。
慢慢地,朱家三子、两女逐渐长大,一家人要吃要喝要穿衣,有时还免不了要修补房屋,添置家具,现在赶上兵荒马乱,州县经常加税,几亩薄田,收的地租还不够缴税,慢慢变卖干净。
朱五经开的私塾,也就是教附近一些农家子弟,所收的学费,非常微薄,根本不够一家五口人的开支。这年头,老百姓盐都吃不起,哪里还有钱送孩子来读书呢?慢慢地,学生越来越少。朱五经长期营养不良,压力山大,抑郁不得志,积劳成疾。
朱五经对妻子王氏道:“我死以后,你可带着孩子,前去冤句县赤墙村,投奔黄巢,去他家学习做生意。他是我的弟子,必然厚待你们!切记!切记!”
说完就去世了。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八月八日,唐宣宗李忱(李怡)驾崩,在位十三年半。此时,离唐朝开国,已经过去了二百四十多年,离唐朝灭亡,只有不到四十年了。
唐宣宗李忱(李怡)临终前,本欲立第三子、夔王李滋为太子,但是执掌禁军兵权的宦官,却私自迎立他的长子郓王李温继位,改名李漼(音同璀璨的璀),这就是唐朝第十二代、第十七位皇帝唐懿宗。
唐懿宗李漼(李温)登基时,年方二十八岁,已经成年,正是年富力强,大臣们都期望他像他父亲一样英明果断,承担起中兴大唐的责任。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