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大集 (第2/2页)
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惨剧,没有之一。
不得不说,霍尔姆这个人很有前瞻性,这让克莱对他开始感兴趣,他希望与这位退役少校多套点儿近乎,想要打探一下他的过往。
不过霍尔姆对自己的事情,不愿意提太多,他之所以前往慕尼黑,是因为他也有自己的设想。
一个关于在“战时经济”条件下,去平衡民生的设想。
“以战争供养战争,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对社会进行推动,这是一个课题,很难做到,但并非没有希望。”
按照霍尔姆的设想,在资源倾斜的情况下,民生并非“无可救药”,反而可以利用这种状态,达成某种进步。
他说过,战争并非只是破坏,它也会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比如增加劳工数量,消耗库存产品,稳定供应渠道和就业市场等等。
总之,他想去巴伐利亚,在工农联合党做一个小尝试,看看民用资本,能否在军事供应中,起到更多平衡和良性作用。
如果成功,那么对现在的德国来说,无疑是根“救命稻草”。
克莱对霍尔姆的这个设想,举双手赞成,两人在一些问题上是有共同点的,这让克莱对自己的“自由市场”,更加充满信心。
随着慕尼黑熟悉的轮廓出现,三个人开始整理行装。
当列车靠站,他们跟着人流走上站台,这时候,他们发现,这里已经有很多人在等待自己。
关于带上“两名伙伴”的事情,克莱已经通过电报发给了帕尔,所以帕尔组织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欢迎团”,安西,辛迪和恩克罗斯等人,都来到了站台,他们与斯特林格和霍尔姆握手寒暄,然后帮着拎行李,一起离开了车站。
通过帕尔之口,克莱了解到,工农联合党的新总部大楼,已经敲定,就是之前提到过的,霍莫尔农业公司的原总部大楼。
这件事比预想的还要顺利,拍卖会几乎没有人竞争,帕尔只花了预算的63%,就拿下了这座十一层的混凝土大厦。
于是在实地考察后,帕尔决定对这座大楼进行一些简单的装修,加装两部电梯,以及增加一些功能区域。
所以他们无法马上搬家,那栋大楼至少还要两个月后才能投入使用。
对此克莱表示并不着急,反正这都是次要的事情,现在的主要工作,还是在“自由市场”上。
“这两位专家,将会作为‘自由市场’的高级管理人员。
老实说,我对他们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把他们拉入我们的政党。
不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相信只要这个项目做起来,他们根本就不会想要离开。”
克莱动了“歪脑筋”,原本他和这两人约定,他们作为“高级顾问”,对“自由市场项目”进行监督并提供合理化建议。
但是经过火车上的交流,克莱改变了想法,这种高端人才,他必须极力争取。
好在两人都是对经济感兴趣,并没有政治上的倾向,克莱认为,拉拢过来的成功率很高。
毕竟工农联合党,本身就是一个“伪装成政党的商业帝国”。
对于这两人来说,再适合不过了。
事实上这两个人的确很适合搞这个,有了两人的帮助,克莱在一周的时间里,就把筹备组的队伍拉了起来。
这是一个庞大的组织,足足有六十二个人。
除了招募来的专业人士外,辛迪,恩克罗斯,老赫尔默等党内成员也有参加。
大家各司其职,很快就将“架子”搭了起来,在慕尼黑迎来五月的惬意阳光时,工农联合党创立的“慕尼黑二手商品自由交易市场”,顺利开业。
然而因为一些原因,克莱最初的设想并没有实现,只见市场里设置的各种摊位上,全是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
售卖人对工农联合党的“评估师”不够信任,他们认为自己商品的价值被低估了,所以坚持亲自前往市场售卖。
这导致原本准备靠信息卖钱的设想破灭,这个本应该是“信息中介”的地方,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大集”。
鸡鸣鸭叫,在市场里此起彼伏,“卖家”大多是农民,他们把自己的“商品”带了进来,这让市场里变得极为热闹。
“这和预想的不太一样。”
克莱看着乱哄哄的“大集”,揉了揉眉心,这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这只是一个开始,他们也需要适应的过程,慢慢就会接受你所提出的方式了。
毕竟这个样子,效率太低。”
帕尔笑着拍了拍克莱的肩膀,在他这个纯粹的商人眼里,克莱的交易模式太过“超前”,普通人恐怕一时难以接受。
“好吧,希望如此。”
克莱点点头,他也知道自己的设想未必适应这个时代,所以乱就乱吧,毕竟“大集”并不一定就代表着混乱和落后。
强盛和辉煌的罗马城,不也是从“集市”演变而来的么。
就当这是一个“历史”了,于是克莱拜托邀请而来的记者,为自己与这座“大集”合张影,算是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