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诺条约 (第2/2页)
总之,就是这也“不能有”,那也“不能有”。
所以德国军方是最反对《凡尔赛和约》的,这个不平等条约,几乎把德国的国防力量消弭殆尽。
仅凭三十万国防军,根本不足以保护漫长的国境线,看看法国人吧,他们的军队时不时就跑来德国的地盘,耀武扬威一番。
所以一旦和苏俄达成合作,那么德国的国防军就可以在苏俄的土地上避开英法等国的“观察员”,培养自己的军事骨干力量。
对于契切林的提议,德国方面表现得非常感兴趣,双方甚至在第一次会谈中,就敲定了许多细节。
比如德国派出军事人员去苏俄指导红军训练。
苏俄接纳德国的指挥和技术人员,双方共同进行战术和装备研究。
甚至苏俄还同意德国派出军官学员,在自己的境内进行学习和培训。
总之,双方几乎宛如一家人,恨不得把两国的军事机构都拉在一起办公。
这就是共情,他们都是被其他国家抛弃和排斥的弃儿,他们在互相舔舐伤口,获得彼此的温暖。
于是在这种“温暖”的气氛中,双方很快达成协议,一个关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新条约,就此签订。
《德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协定》就此诞生,因为签署地是在热那亚郊外的拉巴诺,所以又被称为《拉巴诺条约》。
这个条约规定,双方都彼此放弃大战中的领土及经济索赔,德国放弃在俄国的公有财产索赔权。
双方立刻恢复外交及领事关系,并按照最惠国待遇,发展彼此的经济和贸易联系。
这是表面上的文章,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即便是战胜国集团,也挑不出毛病来。
但是双方在私下的一些交流,却可能让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军事合作的一些细节已经被确定,但是因为有些“忌讳”,所以没有直接放在条约里。
他们将会把各自军队的一些要求带回去进行“汇总”,然后再做二次磋商,最终将这部分内容,以补充条款的方式,加入到条约里。
当送走拉特瑙,契切林露出满意的微笑。
这是一次胜利,毫无疑问的一次外交胜利,是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第一个外交突破。
德国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西方的封锁将因为这份条约的签订而开了一个口子,无论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刚刚成立的苏维埃政权都将从这份条约中获益。
然而获益最大的,可能还不是政治和经济,如果按照刚才洽谈的内容来讲,军事方面,才是这个条约的重点。
德国在世界大战中的表现堪称亮眼。
在东线,他们把沙俄军队打的溃不成军。
在西线,又把法国人和英国人闷在战壕里胖揍。
如果不是美国参战,意大利反水,加上源源不断的殖民地输血,恐怕德国人早就迈着整齐的普鲁士正步,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漫步了。
所以有了德国的帮助,苏维埃的军事力量将会迅速加强,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雄壮之师。
这份条约,无疑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极为受用,但是对德国,也一样很及时。
现在的德国不能拥有足以自保的军事力量,英法等国派出“观察员”,几乎盯着德意志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如果在苏俄的领土上培养自己的军事力量,就可以避开那些“观察员”。
做到什么程度,培养多少军官和熟练的技术士兵,根本没人知道。
何况德国现在也需要外部帮助,与俄国人恢复外交关系后,可以正常进行贸易,德国急需的粮食问题,可能会因此而解决。
毫无疑问,双方都对这份条约寄予厚望。
但是消息传出后,其他人可就不太淡定了。
英国人和法国人首先跳出来,他们觉得德意志与俄国人结盟,将会对战后体系构成“挑战”,所以坚决反对。
紧接着波兰人也恼羞成怒,他们正好处于德意志与苏俄中间,虽然军事合作内容没有确定和公布,仅仅是政治和经济合作,但是波兰人也感觉到了威胁。
而德国国内,也对这份条约的签订,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左翼人士自然欢声雷动,他们觉得这是一次“进步”,德国与苏俄恢复外交并且加强经济领域联系,是德国向着共产主义迈进的一大步。
而右翼人士则发起了攻击,他们认为与苏维埃政权合作是不能接受的,是对德意志精神的背叛。
远在巴伐利亚的希特勒,自然对此大加抨击,他认为拉特瑙是俄国人的奸细,是犹太人毁灭德意志的践行者。
“我早就说过,德意志不能容忍犹太人和共产主义者勾结,他们会毁掉这个国家,毁掉这个民族。
现在看看吧,一个犹太人和苏俄签订了一份条约,堂而皇之的把那些共产主义者请到了德国。
这是什么,这就是把一头贪婪的野兽,请进了家门,然后共进晚餐。”
在一次集会上,希特勒大声咆哮着,他反对《拉巴诺条约》的签订,认为这是德意志被犹太人出卖的又一个罪证。
台下欢声雷动,人们为他的演讲送上掌声,并且高喊“严惩叛徒”,以对希特勒表示支持和声援。
毫无疑问,希特勒正在赢得民众的好感,他有意忽略了这份条约对德意志的益处,反而渲染着犹太人和共产主义者联手,对这个国家造成的威胁。
所以当演讲结束,希特勒在人群的欢呼声中离开,而回到办公室,他收到一份大礼。
那是慕尼黑法院寄来的。
一份传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