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成都风情 (第2/2页)
老婆婆家的儿女都长大了。女儿前年嫁到了成都城内。
两个儿子也都在村子里另盖新房,娶妻生子。
大儿子生了两个孙子有八九岁,有个孙女也都六七岁了。用不到自己。
小儿子结婚才三年多,生了个孙女儿快满两岁了。
王小儿问她,怎么没和儿子们一起住?这宽大房间,一个人住着害不害怕?
老婆婆低头不语,眼里的泪水滴落在衣襟上。
众人端着碗,看着碗里的杂米饭,还有一大盆的煮青菜煮腊肉。
王小儿三姐吃不了干辣椒碎做的盐蘸水,两个人另外整小半碗盐水蘸菜吃。
第二天天刚亮,老婆婆家的木门就被捶的咣咣响。
门外有尖细女声响起来:“老孩儿,我把娃儿放你屋头。下午再接起走。”
一个奶声奶气的孩子叫到:“婆,婆。”
老婆婆急忙开门接孩子到屋里面。王小儿几个人告辞,牵马而去。
小孩子从桌子上,拿起一小块儿白色东西给奶奶看:“婆,看这个。”
老婆婆看到,急忙拿过来追出大门,早已看不到人影。
回来自言自语地道:“都说不要钱地噻,硬是鼓捣留下?”
随手把银两塞在内衣襟里。
从村子到成都的路程大概有二十多里地,众人一个多时辰就到了。
远看城门周边,四野都飘拂着一派粉红雪白的浪漫山峦景色。
一树树桃花儿梨花儿,开得正是浓烈热闹的时候。
刘利光到了这里比较熟络,带着大家在城内慢慢转悠着玩儿。
然后找了一家比较大的客栈,名字叫:“芙蓉楼”。
芙蓉楼占地面积大,前面是两层楼的大饭店。后面是商旅行人们住的宅院。
有个两层楼二十多间小房的专供独行客住的小楼,价格最便宜。
有比较便宜的两间三间房的小院落,供讲究的客人使用。
稍大些的都独门独院儿包含正房厢房,价格也适中。
还有两套价格最贵的套院儿,是能住十多二十几个人的。
方便那些护御随从多的官宦富贵人家使用。
他们定了个三间房的小院落。里面竟还安排有负责喂马打扫屋子院子的人。
几人来到前面吃饭的芙蓉楼二楼,选了个窗边的桌子坐下来。
刘利光点了几样当地有名气的炒菜上来,边吃边看街上的风景。
他吐沫星四溅地神侃,以前来此地很多回。曾经医馆都开了又关的五六次。
后来觉得开医馆有些拌住手脚,就又开了个“寻医庐”。
是专门负责教授年轻人,学习医术给人治病的地方。
王小儿好奇地道:“你这个创办人都在外面四处溜达,谁当先生啊?”
刘利光呵呵笑了起来:“有我含辛茹苦这么多年培养的人才。
够格儿当先生的人,那不是太多太多了?”
原来,刘利光在九州各个州府,凡是人烟密集的地方,都办了“寻医庐”。
指定他最得意的当地弟子负责,当先生教授后来者学医治病。
那些毕业了可以独立给人看病的学生,愿意自主独立的,就自己开医馆。
不愿开医馆者,都在他那个“精庐医馆”内,当大夫坐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