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御驾亲征(18)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再造汉明!
第635章 御驾亲征(18)
刘云雷离开后,朱慈烺又问刘文柄:“南京方面还说了什么?”
刘文柄说道:“南京方面说,自十月一日在南直隶、浙江销售国债后,各府已销售了3千多万两银子的债券,但扬州府、淮安府的盐商、盐帮中却没几个人来购买债券。”
朱慈烺心想,才一个多月南直隶、浙江就售卖了3千多万两银子的债券,说明两地的地主、富商还是能踊跃购买国债的,这样的话年底至少能卖出5千万两债券,不过,扬州府、淮安府境内的盐商、盐帮富可敌国,却对购买国债反响平平,正说明有人在串通,准备筹措资金闹事,于是问刘文柄:“你的人还在监视徐允爵、徐文爵吗?”
“我的人一直在监视着徐家。”
“福王有啥举动?”
“南京的电文上没说。”
“你给手下去电,让他们监视福王,一旦有异动,立即来报。”
“是。”
刘文炳离开后,朱慈烺问刘云龙:“本月将在福建、广东销售国债,你估计到年底能卖出多少?”
刘云龙想了一下,说道:“如福建巡抚张肯堂、广东巡抚沈犹龙能在两地做好宣传的话,年底至少能卖出5千万两债券。”
“嗯,南直隶、浙江能卖出5千万两,福建、广东也卖出5千万两的话,仅四地就能卖出一亿两债券,再加上江西、湖广、广西、云南等地销售的债券以及年底收缴的秋赋,明年朝廷就有足够的财力对付李自成、张献忠、多尔衮了。”
“陛下,即使明年平定了天下,也别忘了继续执行新政。”
“只要我在,我一定继续推行新政。”
“你还得保证你的子孙能持续执行新政,随时进行改革。”
“今后还要改革?”
“当然。比如现在我们还主要是农业国,田赋在国家税收中还占有极大的比例,今后成了工业国,工商税将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到那时,就得给农民减负,允许更多的农民进入城市,我们现在执行的户籍‘黄册’制就得改革,否则农民会被约束在土地上,无法解放生产力。”
“照你这么说的话,确实得不断地进行改革。还有吗?”
“还得以法律约束皇室成员的行为。”
“我们不是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吗?”
“那还不够,要是你犯了法,谁来追究你的责任?”
“你的意思是说,做皇帝的也不能犯法?”
“对,皇帝做事也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这叫‘王在法下’。”
“那谁来监督我呢?”
“问得好。朝廷应成立议会,这个议会没有行政权力,但有权监督皇帝的日常工作,议会成员可以由各布政司选派3-5人组成,选派的人可以是藩王、地主、商人,也可以是农民、工人、军人、书生,他们每一届的任期可规定是3-5年,任期满后由各布政司另外选派。”
“这和朝廷的言官有啥区别?”
“朝廷的言官不是都察院的御史,就是六部院的给事中,他们身在宫内,尽管能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百官、按察地方,但得罪皇帝或大臣后,会被治罪。而议会成员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熟悉各地的民情,一旦皇帝推出某一政策时,他们就会知道皇帝有没有与民夺利,即使得罪了皇帝和大臣,皇帝也不能拿他们怎么办,除非他们的任期满了,或他们自己本身触犯了法律。”
“那也得用法律文本规范皇帝、大臣、议会成员的行为呀。”
“起草一部《大明宪法》,把它作为朝廷的根本大法,它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即使《大明律》也不得与《大明宪法》有冲突。”
“你的想法是好的,不过这事得慢慢来,等我回南京后,再慢慢说服各位大臣。”
“王在法下”并不是刘云龙的首创,其实在原始社会时,各部落就有长老院来约束部落首领的权力,只是后来进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后,国王、皇帝声称“君权神授”、“皇权至尊”,才使得没人敢约束皇权。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在遥远的欧洲英国就制定了《大宪章》来确立了“王在法下”的重要原则,也为后来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铺平了道路,使得英国在历史上成了自西班牙、荷兰之后的又一个“日不落帝国”。
刘云龙的意图不仅要解放生产力,也要约束皇权,免得将来发生腥风血雨的“资产阶级革命”。不过,他知道这些事情确实得慢慢来,于是说道:“行。”然后提醒朱慈烺:“皇上,现在已是十一月了,你要参加考试的话,得赶紧回南京了。”
“离考试不是还有2个月吗?”
“你总得复习一下功课,不然考得不好的话,会被别人说闲话的。”
“说我不学无术?”
“那倒不至于,不过他们会说东宫讲师没把你教好。”
“方以智的学识没你渊博,怎么可能教我那么多?要不,你亲自辅导我?”
“我还要去日本京都呢,哪有时间给你讲课?不过你放心,考试不会涉及很多现代知识,不然大家都交了白卷,苏州大学堂还怎么招生?”
“那林丹汗的察汗浩特城就不去看了,去看看皇太极的都尔鼻城,再到沈阳去看看,然后直接回南京。”
察汗浩特城也称查干浩特城,译作汉语也即今天的白城,它位于科尔沁草原的阿巴嘎山南麓,是林丹汗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在辽代所建城池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察汗浩特城建成后,林丹汗将它作为蒙古帝国的都城,是蒙古帝国自哈拉和林、元上都(位于察哈尔正蓝旗,即今锡林郭勒上都镇)、元大都(即北京)、克鲁伦巴尔和屯(今温都尔汗)后的最后一个都城。
朱慈烺原定的计划中,除了要去看看忽必烈建造的元上都外,还想去看看林丹汗建造的察汗浩特城,后来取消了察哈尔正蓝旗之行后,只能退其次,看看察汗浩特城了。现在急着要赶回南京,又不得不取消了白城之行。
3天后朱慈烺来到了300公里外东土默特左旗境内的都尔鼻山(也称杜尔鼻山,即今彰武县城西4.5公里的高山台山)。
都尔鼻山呈南北走向,蜿蜒起伏,像一条奔腾的巨龙,又像一只俯卧的猛虎,不过它的海拔仅为175米,只能算作一座小山。正统七年(1442年),明军广宁卫在山顶筑有烽火台,作为长城防御体系的边墙外路台之一。烽火台为方形,地基用三合土夯筑,外围包有青砖,是附近边墙中最高最大的烽火台。崇祯十年(1637年),皇太极看中了都尔鼻山的风水,就在山脚下修筑了都尔鼻城,这个城不大,也呈正方形,周长在1里左右,城墙高三丈,东、西各设一个门,东门为“安边门”,西门为“广边门”。皇太极建了“都尔鼻城”后,将此视为南征大明、北征蒙古的“全辽管钥”。
参观完后,刘文炳问朱慈烺:“陛下,要把它炸了吗?”
朱慈烺说道:“炸它干嘛?留着吧,说不定今后还是个不错的景点。”
刘云龙也说道:“几十年后,山上的烽火台、山下的都尔鼻城就是个不错的文物,可以供游人参观。”
离开都尔鼻山后,大家往沈阳而去。途中,朱慈烺望着大片大片的平地,问刘云龙:“这附近有什么矿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