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黄东家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再造汉明!
第76章 黄东家
钢铁化工联合公司开业后的次日,黄希宪派人把刘云龙叫到了抚衙。
黄希宪问道:“这次你们究竟出去了多少人?”
刘云龙说道:“不多,就120个人。”
“真的非要出去吗?”
“大人,我们现在最紧缺是什么?”
“朝廷最缺的是钱。”
“我认为朝廷目前最缺的不是钱。”
“是粮食?”
“有了粮食,李自成、张献忠还能找到饥民跟着他们一起造反吗?没有粮食,即使有钱也买不到。”
“所以你要用我们的布、绸缎去海外交换粮食。”
“不仅要换回我们需要的粮食,还要换回我们需要的药材、香料。”
“真能换回粮食吗?”
“大人,我们苏州府的粮价一直在每石2.5两徘徊,湖州府的粮价已上涨到每石4.5两,而安南、暹罗、柬埔寨、吕宋的粮价只有每石1.1两。反过来,我们这里一只大口花碗只要160文,而在吕宋可以卖到500文;我们这里一只青花瓷盘只要5两银子,而在柬埔寨可以卖到60两银子,最出奇的是,我们这里一只青白花瓷盘只要15两银子,而在葡萄牙可以卖到500两银子。就说我们的布匹、绸缎吧,因我们这边大量使用机器织布,精棉布已从去年的每匹1.2两降到了每匹1.1两,绸缎从去年的每匹16两降到了每匹14两,这些宽幅棉布、绸缎运到日本后,分别可以卖到1.7两、28两,运到吕宋岛可以分别卖到每匹2.2两、32两。”
“所以你要大量输出布匹?”
“大人,我们这里的布匹大量生产后,如不把它们尽快销出去,布匹、绸缎就会积存,导致价格下降得更快,最后会导致织坊无利可图,甚至破产。一旦织坊破产,就会有很多纺工失业,失业的纺工会因为没钱买米,沦为乞丐,甚至饿死......”
“布匹、绸缎大批外销后,棉花、生丝哪里来?”
“苏州府的布匹、绸缎大批外销后,苏州肯定会出现棉花、生丝的缺口,价格上扬。货商就会从外地运来棉花、生丝赚取差价,外地的棉花、生丝源源不断运进苏州后,平抑了苏州棉花、生丝的价格,保证了苏州织坊的原料供应。苏州府从织坊、货商那里又可以收取到大量的税赋。”
“不仅仅是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嘉兴府、湖州府都能增加税赋来了。”
“大人,你有啥担忧的吗?”
“我怕朝廷追究起来......”
“大人,他们都说是出海捕鱼的。”
“有带着大批货物出海捕鱼的吗?”
“大人,只要太仓船舶司的嘴巴紧一点,就出不了大事。”
“嗯,看来我得和陈大人去一趟太仓。”
开业典礼后,刘云龙宣布将原铁铺一拆为二,一部分改为五金厂,由周立忠任干事。
周立忠也是铁铺早期的员工,工作时一直兢兢业业,是陆东鸣的得力助手,这次提拔他任干事,大家也没啥意见。
五金厂主要生产螺栓、螺母、铁钉、扳手、弹簧、轴承、齿轮、倒链。由于玻璃坊占地40亩,还空了不少房子,因此五金厂就搬到盘门西的厂房里。
周泉来告诉刘云龙,昨天潘公公陪着一个叫周铉的人来买了200多个席梦思,听潘公公介绍说,周铉是国舅爷。
刘云龙就告诉周泉,周铉是国丈爷周奎的第二个儿子。然后问道,你的席梦思卖了什么价?
周泉说道,你平时告诉我们,国内有的,我们就低价卖,国内没有的,我们就高价卖,所以一个席梦思卖了50两银子。
刘云龙说道,你一个席梦思也没多少成本,竟然卖了50两银子,你也够心黑的。
周泉说道,你给我们上课的时候也说过呀,要劫富济贫。那些豪绅赚了钱,又逃避赋税,席梦思是奢侈品,让他们来买了席梦思,然后由我们来纳税,不就相当于劫富济贫了吗。
刘云龙听后,打趣道,你还歪理十八条了。然后又问周泉,还有哪些人来买了席梦思?
周泉说道,还有阊门的怡红院、惜春楼、万花阁等青楼来买了100多个席梦思。
刘云龙听后高兴地说道,你一下子进账1万5千两银子不是蛮好嘛。去这些妓院玩的人,大多是有钱人,今后席梦思的销路会逐渐打开的。
周泉走后,汪洪亮也来汇报,说这次做的香水,除了米兰达买了1000瓶,我们让刘大贵带到南边1000瓶外,这2天也销售了500瓶,主要是几个妓院来买的。
刘云龙听后心想,怎么自己的产品都要靠妓院来打广告?苏州的妓女可真多,这些妓院可真有钱,能一下子买500瓶。转而一想,去这些妓院玩的有钱人、官员为了不让夫人、小妾知道自己去了妓院,一定会鼓动她们来买香水,或干脆自己把香水买回家。
不过,香水的销售还是要自己去做广告,于是让汪洪亮去张贴广告。
郑清俊也来向他汇报,说是除了苏州的几大医家、染坊来买了近千斤硫磺外,苏州卫的人来预定了1万斤硫磺,价格是每斤400文。
明朝中yang掌管军器制造、采购的是工部的军器局和内府的兵仗局。工部军器局设有戊字库和广积库,戊字库储藏盔甲、刀剑、弓箭,广积库储藏硫磺、硝石。
明朝中yang的军器局、兵仗局只管制造武器,并不考虑战场的实用性,因此制造的武器质量整体粗劣,并不受兵士的欢迎,而且价格昂贵,如隆庆年间军器局制造的一副盔甲,造价竟然要11两,而地方卫所制造的很实用的盔甲只需3.7两,于是兵器的制造变成了地方向工部要钱,自己制造武器的模式。
朝廷的军器局、兵仗局规模越来越萎缩,洪武年间兵仗局有3100名工匠,隆庆年间兵仗局只有1700名工匠,天启六年京城兵工厂发生爆炸后,兵器制造长期没有得到恢复。到了崇祯年间,兵仗局只有190名工匠。
虽然朝廷军器局、兵仗局规模越来越小,但地方上的军器制造规模却越来越大,能根据战场的实际需要制造兵器,甚至已能生产虎蹲炮等火器。戚继光抗倭时,他的部队就已能生产虎蹲炮、火箭盘枪、碗口炮、石炮、炸炮、鸟嘴铳、夹钯铳,不过地方上的军器制造受到朝廷的严密监视。
刘云龙知道苏州卫不像边镇卫所那样可以制造重型火器,只能生产火铳之类的轻型火器,1万斤硫磺,除了自己用一点外,大部分是送到朝廷去的。苏州卫能以每斤400文的价格一下子预定1万斤硫磺,至少他们已认可了他生产的硫磺纯度。
刘云龙来到铁铺里,看到顾明荣正在指挥几个工人打刀。
自从刘云龙让铁铺研究打刀工艺后,顾明荣带领这几个人不知打了多少把刀,淬火、回火、退火各类热处理工艺都试过了,甚至连刘云龙和他说过的折叠锻打也试过了,今天在试验用钒钢打刀。每次刀打好后,都要用一根硬木试验,在上面砍,记录每次砍的深度,直到刀口卷刃,再记录卷刃时砍的次数。接下来,他要试验刀的锋边用钒钢,刀背用普通钢。
顾明荣抬头看见刘云龙后,笑了笑。
刘云龙问道:“这几天打的刀怎么样?”
顾明荣说道:“已经摸出点门道来了。”说着从边上拿出一把刀,一根木棍,递给刘云龙,说道:“你试试看?”
刘云龙接过刀,在手上掂了掂分量,感觉刀的重量适中。他把木棍放在台面上,举起刀,向下砍去,大刀砍在木棍上,刀刃进去了1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