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织布机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再造汉明!
第20章 织布机
刘云龙的酒量本来一般般,特别是上次在木渎掉河里后,他一直不敢多喝。今天敬了师傅几碗酒,不知是怎么回事,回到家也没觉得酒劲冲脑。于是他决定去外面走走。
他沿着胥江走到运河边,再往南就是盘门了。沿着纤道往南走了一段路,就到了吴门桥。
吴门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建于宋代,它南北向横跨大运河,是苏州城南进出苏州城的唯一陆路通道。吴门桥往南,有道路通往蠡墅镇和新郭镇,吴门桥的北面就是盘门水陆城门。吴门桥南堍的东面是大片农田。田里的水稻已是返黄,很快可以收割,一些农民正在采摘棉花。
听村里人说,这片田属于官田。以前这里的官田有几千亩,后来一些官田变成了民田,余下1千多亩。余下的这1千多亩官田,主要用于府学的经费。
刘云龙记得后世苏州有名的苏纶纺织厂就在这一带,苏伦纺织厂鼎盛时有1.4万名工人。
现在已有20户村民预定了40台机器,有的定了2台,有的定了6台,待把机器交给他们时,他手里很快就会有1200两银子了。为了能扩大再生产,他必须找块地,独立建厂,今天他到周边来转逛,就是来实地踏勘的。
他打算在这边先买40亩地,建自己的工厂。目前的地价是一亩12.5两银子,价格基本算低的。这里紧靠大运河边上,建好码头后,货物运输便捷,周边又没其他作坊,将来工厂扩建也方便。他一边在田埂上走着,一边谋划着码头建设、道路交通建设。他看着田地的地貌,测算着该有多少土方需要回填。
他在察看田地时,突然感到空气中的风越来越大,天也渐渐地在黑下来,抬头一看,从东南面飘来一朵朵乌云,似乎要下雨了。
他没带蓑衣、雨伞,忙转身回家。走到半途,雨点子就下来了。
等他回到家时,天已整个儿黑了,雨点子已成了倾盆大雨,自己也成了落汤鸡。
家里的几个女工都赶回家去收晒在外面的衣服去了,妹妹还在摇着线,父亲坐在桌前,一看就是刚睡醒的样子,看来中午父亲是喝多了。
第二天、第三天依然是暴雨,刘云龙就留在家思考着今后的打算。
村里人买了细线机后,村外人也必将也来买机器。城里人知道消息后,城里的线坊肯定也会来买机器。前一阵子在各个木匠铺中只预定了200台机器的部件,明显不够了,需继续订制。随着细线机的大量销售,苏州将会有几万细线锭,对粗线的需求必将越来越大,有可能出现苏州府范围的粗线供不应求,从而将常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的粗线集中到苏州来,甚至会将南京、扬州、淮安、杭州的粗线也吸引过来,苏州将成为全国的细线供应地。
现在农村里的妇女都靠纺线、缫丝为副业补贴家用,不能让她们失业,因此他暂时还不想设计多锭纺线机、缫丝机。
此时的英国正在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家不顾广大农民的利益,无节制的圈地发展工业,害的许多农民不仅失去了土地,还被迫进城给资本家打工以维持生活,尽管对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但对农民而言,很血腥。
如刘云龙现在就发展多锭纺线机、多绪缫丝机,广大农村妇女就会失业,给本就贫困的农村家庭雪上加霜。刘云龙不想这么搞,只有当粗线、生丝供不应求时,他才会去发展多锭纺线机、缫丝机。
细线多了,苏州各线坊的纺纱速度肯定跟不上,倒可能导致细线价格跌价,细线价格下跌,又会影响他的细线机的销售,为了维持细线价格,确保他的细线机销售,他决定建厂纺纱、织布、织丝绸。
纺纱就是将2股或3股细线交绕在一起,成为直径比细线略粗,但强度和耐磨程度比细线高很多的棉线。有些特殊的线可有6股线交绕在一起,比如刺绣的线,他见过母亲、妹妹刺绣时用的线,最多时就有6股线,刺绣时,遇到线脚需用细线时,就把线辟开,辟出1股、2股、4股线。
普通纱没什么技术,只要把2-3股细线缠绕在一起就行。2股线的并合最容易,2根线围绕同一轴做圆周运动就行了。织丝绸的丝就是将2股丝交合在一起的,只是丝线的交合比较特殊,它是以一股丝线为芯线,将另一个丝线包裹在上面的,称为包覆。
3根线的并合有3种方法,一种是3根线绕同一轴同时做圆周运动;一种是1根线做芯线,另外2根线围绕着该芯线做圆周运动,与丝线的并合类似,包裹在该芯线上;第三种是3股线像女人扎辫zi那样交绕在一起,这种纱的强度最高,织出来的布也最耐磨。妇女自己扎辫zi很容易,但要把线像扎辫zi那样纺成纱,却是不易,线坊里都是有专人纺的,效率不高,一人一机纺一根纱。
刘云龙来自后世,2股线的交合很容易解决,大部分的线坊都用2根线并合,也是一人一机一线。3股线的交合,前二种也容易解决,第三种纺高档纱需要让3根细线分别做“8”字运动。要实现细线的“8”字运动,每根细线在二个圆盘上运动,当细线在第一个圆盘的滑槽上运动到与第二个圆盘交合处时,用一个推杆把线推到第二个圆盘的滑槽里,待细线在第二个圆盘的滑槽里运动到与第一个圆盘交合处时,又把这根细线推回到第一个圆盘的滑槽上,3根细线循环走“8”字运动,高档纱就纺成了。这种纱强度高,还耐磨。绸缎绫罗中的“缎”和“罗”,就是用这种高档纱、高档丝织成的。军人因经常要训练,在地上摸滚爬打,因此军服也是用这种棉纱织的布做的。后世的手套也是用这种棉纱织的。
织布机既可以织棉布,也可以织丝绸,只是使用的梭子有所不同。
明代的织布机是当年黄道婆改进的,经线的上下换位是靠脚踩,梭子靠一只手甩,一只手接,将纬线来回穿走,因此只能是一人一机,且由于梭子比较笨重,手臂长度又有限,布幅大了无法来回甩动,因此织出来的布幅不大,大多在2尺-2.5尺。用这种布缝制的衣服,拼缝就多。后世英国人约翰·凯伊发明的飞梭织布机,是用弹簧将梭子在横向的滑槽里来回飞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