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鼓励技术发明创造 (第2/2页)
还好,第一批上路的电动三轮车速度不快,加上第一医院医术也积累的不错,总算没有出现死亡事故。
十几例轻重伤害,也把这种东西的危险特点传播了出去,黑牛城的趁机成立了交通部,专门制定并普及了相关的道路交通规定,才把重型电动车辆推广开来。
黑牛城治下的百姓,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可以说是最强的,从衣帽鞋袜到米面粮油,再到电灯电动车。种种东西和相关的规矩,从学校到工地,从戏台宣传到里长负责制,一级级传递下去,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模式。
这些规矩本身也不涉及多大利益,大多符合你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原则, 倒是没有收到多大抵制和抗拒。
关键是,这些东西全都和福利待遇挂钩,真的违反到一定严重程度,从扣除福利到取消一些任职和晋升资格,直至驱除出黑牛城范围,百姓还是能认识到里面的厉害关系。
越是在黑牛城待的久的人,越是能深刻认识到这地方的不同,自然不愿意失去在这里生活的资格。
黑牛城在衙内事件发生前,就已经结束了大规模收留外来人口的政策,雁石镇官府步步逼近的时候,更是只转移了立场相对坚定的百姓。
其他人,都在那场风波展开之后,与黑牛城保持了距离。
而白守良,在当时的状况之下,只准备稳住进入内城的七八万人口就足够了。
再多,黑牛城也有点照顾不过来了。
于是,相当于封闭了一个多月的黑牛城,在淮河两岸都有了不小的地盘,再次放开之后,却并没有放开人口限制。
现在的黑牛城,不仅公民身份,就连居民资格已经象征着一种特有的身份,被知道点详情的外来送货人员羡慕着。
有高薪,有救助,有医疗,有学校,有福利,只要不是混日子的,生活过起来比一般的小地主都要滋润。
小地主都还得操心田地收成、水灾旱情,打点衙役挖空心思逃避劳役之类,在黑牛城,只需要守点规矩,这一切都都不需要太操心。
连上街走路,都可以抬头看路,不用担心因为几个眼神冲撞了什么贵人惹来无妄之灾。
活的有希望。
这就是底层百姓对黑牛城的感官。
除了福利待遇之外,黑牛城另一项很厉害的政策就是重奖有贡献的人。
比如药方,不仅能获得高额奖金,还有长期的销售分成。
比如种田,只要有好的方法和能够推广的经验,就有不同层级的奖励。
比如各种改进和改善的技术建议,只要效果得到验证,效率或者成本能够有明显的成效,都能获得不菲的重奖。
除了金钱奖励之外,还能在各种途径的评比和资格认证上,得到加分,优先录用或晋升。
几个被重奖的例子在前,百姓和工匠之间,涌起了各种发明创造的风气。
一多半成效不大,但总有一些,有点惊才绝艳!
比如,想出集装箱这种东西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