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郑国渠,阴谋中诞生的奇迹 (第2/2页)
贵族出身的王翦,是日后秦国灭掉六国战争中最大的功臣。
李斯和王翦,一文一武,可以说是赢政的左膀右臂。
千里马和伯乐的相遇,成就一段佳话。
此外赢政的身边还有一名卓越的人才,他就是当时的水利工程师郑国。
郑国受嬴政之命修建水渠,致富秦国。
赢政希望郑国为其挖凿一条运河,这可以改善土地面积,使秦国周围的平原变成沃土。
然而令嬴政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修渠计划从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
有人觉得郑国,是韩国派来的奸细。
修渠是别有用心,想用修渠来拖延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
实际上,郑国确实也是韩王派来的奸细。
韩国当时非常弱小,西临强大的秦国。
如果秦国要东出,必先灭韩。
修渠要花费近十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修渠的期间,会让秦国无暇再去兼顾征讨六国,达到疲秦的意图。
就是为了让韩国能够苟延馋喘几年。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郑国渠工程浩大,几十万人,耗时十多年时间才修建完成。
当时关中已经有了一百多万人,农耕时代,土地和粮食就是生命线。
渭河以北分布着大面积的沼泽,土壤盐碱化严重,难以种植。
如果遇上凶年饥岁,关中粮食产量就会大幅度降低。
秦国想要统一天下,必须想办法开发水利,保持粮草的稳定供给。
整个渠道全长三百余里,都是由人工开凿的。
放到现在来看,也是一个奇迹。
当时全世界,怕是只有秦国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是一个赤裸裸的阳谋。
接下来的一场戏,就是嬴政和政国当面对质,朝堂上对于修渠一事争论不休。
最终赢政力排众议,主张修渠的事情。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统治者的一个政令,往往就会改变历史的走向。
郑国修建水渠大功告成之后,关中平原繁荣昌盛,农业生产也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秦国的整体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当时的秦国,有过这样的记载。
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十三。
然量其富,十居其六。
秦国的整体财力是其他国家的十倍有余。
而在秦国空前强盛的同时,赢政开始加快了统一六国的步伐。
这一段历史,非常具有戏剧性。
本来是韩国为了拖延秦国,才想出来的计谋,可没想到反倒是成全了秦国。
加速了六国的灭亡。
韩国最初的想法是好的,只是现实却是不如人意。
给秦国送了一个在水利方面的高端人才,让秦国的国力日渐雄厚,变相的卖了队友也卖了自己。
苏浩看着剧本的描述,将自己完全代入其中。
仿佛穿越了千古的岁月,回到了大殿之上,面对着那位创造奇迹的郑国。
听着他娓娓道来,还有群臣那反对的声音。
最后端坐在王位上赢政,直接一字定音。
“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