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教子、出身 (第2/2页)
何玉瑶抿嘴笑着安慰,“殿下天资非凡,想来殿下的子嗣也必然不同凡响。”
朱雄英就灵魂发问,“祖父那般雄才大略,不还是有五叔这样的子嗣么?俺爹那般英明,不也是有允熥那般的纨绔,还有允炆那个假正经么!俺就是仗着先知先觉,也不见得多聪慧。俺儿子,这以后也难说。反正就是不该让五叔、允熥那几个接触,好孩子都给教坏了!”
可不就是这么个道理么,哪有亲叔叔整天惦记着带着大侄子去钓鱼、打猎的,这正事都还没有办完呢。再者说了,要是定性不够强,整天这么玩心都野了,哪有什么心思读书、进益了!
算了,现在说这些也为时尚早,就不要给自己增加一些烦恼了。
其实朱雄英也知道,不管是他的五叔也好,或者是弟弟也罢,现在这个样子也是故意的。
这就是培养方式不同,虽说家里头和睦,可是也都清楚长幼有别、嫡庶之分。嫡长子贤明也就足够了,其他的子嗣稍微纨绔一点,甚至很多人都是乐见其成的。
和何玉瑶闲聊了几句,朱雄英就对张长平说道,“安排一下吧,俺明日升殿。”
张长平自然也就去安排这些事情了,殿下升殿可不是小事,凤阳府的文武官员都要来拜见的。
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朱雄英还要找人来问一下属官的事情。问一下民生、军事的事情,明日升殿之后,他不会只是单纯的让百官来参拜就足够了,肯定是要提及政事。
现在不将一些事情提前知晓,不提前做些准备,那显然是不行的。朱雄英也是一个操心命,很多的事情都想要尽可能的做好。
凤阳府的民生问题,当初迁民的安置等等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再者就是这里的留守司兵将的操练问题,这些也是不能耽搁的大事情,都需要朱雄英仔细的过问。
升殿,那可不是走个过场就结束了,朱雄英也不需要去考虑什么表面文章之类的。
忙碌这是必然的,谁让他是皇太孙呢,这些也都是他的职责了,都不能马虎了。
李景隆求见后说道,“殿下,信国公在宫外求见。”
朱雄英微微皱眉,随即交代说道,“信国公并非外人,若是在京中倒也罢了,这在中都老家,你们怎能如此死板?信国公到底是老臣,又是陛下肱骨,汝等以后莫要拦着他。”
汤和垂垂老矣了,看到朱雄英后直接说道,“殿下,臣听闻殿下在福广之地安排了些许人手,臣自知愚钝、难堪大用,臣奏请殿下开恩,让臣子汤鼎也去福广吧!”
汤和年龄大了,现在也回了老家养老,看起来是远离朝堂了,可是他的地位也越发特殊了。
他就是老朱最心腹的老弟兄,老朱对汤和的偏爱、信任甚至超过了徐达。但是汤和也明白,自己有些能力,可是这些年也错失了一大堆好机会。当初陛下为了让他顺理成章的封公特意安排的讨伐云贵的差事,结果他办砸了,让傅友德捡了大便宜。
虽说现在依然熬出来了一个国公的爵位,只是汤和也明白一旦他过世了,那么很多的事情也就有了变数。相比起徐家,乃至是李家、吴家,汤家都是‘后继无人’,他的儿子没有那么出色。
想要挑起门楣,一些特别紧要、重大的事情做不好,那就寻找其他的机会,可以得到太子、太孙信任的事情。当不了国之栋梁,那就当可以宿卫皇宫的心腹肱骨!
朱雄英看着汤和,笑着说道,“信国公,俺们也不是外人。若是其他人倒也罢了,汤鼎俺是不会放他去福广。伱也莫要着急,他那边俺也有安排。”
听到朱雄英的话,汤和这才稍微松了口气,他现在是真的心里急啊。
现在皇太孙殿下跟前的,最耀眼的是徐家的徐辉祖和李家的李景隆,郭家的那一对堂兄弟和吴家的那对堂兄弟也是愈发受到重用了。甚至定远侯家的王德、航海侯家的张荣,这都越发耀眼了。
甚至当初老弟兄华云的遗子花炜也走了大运,因为他是水师右卫的指挥使。
这一下好了,当初那些不如自己的老弟兄的子孙都在太孙跟前效力,自家的子孙没能受到重用,汤和能不着急才怪。
他是在皇帝跟前有些颜面,但是这样的颜面也只能是他在世的时候有用。信国公一脉要想一直显赫,那就需要汤家的子孙出息、能被皇储看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