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能躲就躲 (第2/2页)
太孙的身份大家都知道,和淮西勋贵的牵扯实在太深了。所说太孙到底是储君,不过相比起太子,很多人也都认为皇太孙其实更加能够代表淮西勋贵的利益。
皇太孙要去救叔父,这溜出去一个月,正好避开了清理勋贵的高峰期。现在事情基本上平复了,皇帝和太子这就要立刻召太孙回京。而太孙呢,看似有些牢骚,不过也不抵触。
这一家子就没一个好人,一个个的也都是借题发挥的高手,一个个的都很清楚‘明哲保身’。
李文忠对此倒也没说什么,这样的事情他也不是第一次意识到了,而且皇太孙迟迟不回京,实际上一些聪明人早就看出来了一些门道,大概也能猜出来皇太孙的心思。
只是就算是看出来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皇太孙殿下的身份在那里,大家管不到他。
出门躲一躲,这些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情,朱雄英对此也算是有着那么一些小小的自得。
他还是比较擅长随机应变的,有些事情确实是超出了他的掌控,有些事情也算是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但是不管怎么说,朱雄英这也是在办完最重要的事情的同时,也做了点自己觉得该做的事情。
让湘王朱柏去云南,那边也需要一个亲王暂时坐镇。有沐英和傅友德领军自然没什么好担心的,但是宗室这边显然不能没有什么表示,这也算是老朱建立的一个习惯。
至于说这些事情会不会让朱柏得偿所愿,那其实都是小事,根本没那么重要。站在朱雄英的立场上,他只是需要一个能力不俗、有些武略的宗室成为名义上的主帅而已。
巡视地方的朱雄英也要做些文章,让天下的读书人、士绅对大明有更多归属。
这些事情根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些事情也都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朱雄英就是从小事做好。
只是简单的和李文忠聊了聊,朱雄英这边也就要准备着启程返京的事情了。而朱梓,他大概是松了口气,总算是不用继续顶缸了,回一趟京城、挨顿骂,那就彻底安全了。
李文忠想起来了什么,对朱雄英说道,“殿下,天界寺那和尚近些时日有些焦躁。”
朱雄英立刻来了兴趣,“哦?看起来这和尚果然是六根不净,和尚能成他那样,那也是少见。”
其实朱雄英此前就敲打了一番道衍,希望道衍能够做些事情。在华夏这边道衍的一生所学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用处了,但是去了其他的地方,道衍说不定能够有发挥的空间。
不过说起来高丽那边也有趣,此前有一个僧人法名遍照、还俗后叫做辛旽。被杀也才不到二十年,但是让高丽陷入内乱,这也是李成桂等人有机会崛起的机会。
甚至现在的高丽君主,很多人都认为那就是辛旽的子孙。尤其是李成桂,为了篡位更是一个劲的在散播这个事情,在不断的对两位王氏高丽的国王污蔑。
只是那些事情对于朱雄英来说并不重要,他只是希望道衍好好的发挥。现在的高丽比较乱,李成桂现在还在准备着篡国,而王氏高丽还要不少忠臣。
这些显然也就是朱雄英所希望能够看到的,高丽那边内乱,那绝对不是坏事情。起码对于大明来说,这肯定不是什么坏事情,朱雄英还是有一些谋划的。
既然现在也没有什么理由继续在外面了,朱雄英也就要准备回京了。
只是说起来有些好笑,朱雄英最先拿到的兵权就是水师的左右两卫,这些年他也极其重视水师的建设,尤其是想着要大力的发展可以跨海作战的强大水师。
可是在长江之上,朱雄英就因为颠簸和晕船吐得厉害,以至于李文忠等人大惊失色。皇太孙这般不适可不是小事,还是不要走水路了,还是继续走陆路。
水路似乎是要轻松一点,但是相比起皇太孙殿下的身体,陆路颠簸一点也不算什么。
晕船,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或许习惯了就好、克服了也就行了。
只是朱雄英也知道他的身子骨不只是属于个人,很多人都会觉得紧张。
还是继续骑马比较舒服,好在这一次也不需要赶路,朱雄英可以一边巡视一边赶路。还可以顺路回一趟凤阳,祭拜先祖的同时,也是探望一下告老还乡的汤和。
顺便看看一些皇叔,这些皇叔们也都是要准备就藩了,现在都在老家‘锻炼’、接受‘再教育’呢。虽说这些再教育可能也无法让他们对于普通百姓产生同理心,不过还是要看看。
督促勉励之类的就算了,朱雄英到底是晚辈。最多就是收集一大堆信息,回京的时候告状就好,老朱和朱标赖发落,那才是名正言顺的,朱雄英只需要扮演好大侄子的角色就行。
现在的很多事情不需要朱雄英出头,那就躲在后头好了,出谋划策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