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 清算李岩(上) (第2/2页)
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李岩之死,文官皆曰该杀,武将却多有同情,被李自成视为左膀右臂的刘宗敏,就曾扬言要杀了牛金星为李岩报仇,从此文武失和,严重削弱了大顺军的战斗力,也损害了李自成的英明形象。
这正是李自成把话题引到李岩身上的原因,他要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而顾君恩就是他的托,虽然他事先并没跟顾君恩通气,但他很了解顾君恩的立场和为人,想说的事又全都是事实,并没有歪曲或栽诬,所以他并不担心不通气就达不到目的。
“一切还是自然而然为好,通了气就难免着了痕迹,让人觉得是套路。”他想。
顾君恩接着说道:“我大顺主要有三条国策。一是免粮免役,这一条既不用纳粮完税又不用应徭服役,当然没人会反对,尤其是贫苦百姓,特别拥护这项政策。可是不纳粮的话,数十万大军吃什么?所以就有了第二条国策,追赃助饷。这条政策是针对贪官污吏的,对普通百姓来既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可是天下谁不痛恨贪官污吏?因此它同样是一条大快人心、颇受拥护的政策。”
“是啊!”张鼐握拳说道:“我就恨不得杀尽天下赃官!”
顾君恩笑了笑,说道:“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可是小张侯你想过没有,这也是一条严重伤害官绅利益的政策,会招致他们的疯狂反对。”
“反对怕什么?”张鼐年轻,又是自幼从军见惯了杀戮的人,听了这话,心中不忿,立即冲口说道:“我们有刀有枪,谁敢反对就杀谁,我就不信他们不怕死!”
“他们怕死,”顾君恩摇摇头,“可是别忘了,他们掌握着笔杆子。”
“那又如何?”张鼐不明所以,笔杆子能对抗刀剑吗?
李自成接话道:“他们不是用笔写瞎了朕的左眼吗?可是朕的两只眼睛明明都是好好的。‘眇左目’的是补之(李过字),不是朕!朕与陈永福折箭为誓,约定必不加害,他们就联想到朕被陈永福射了一箭,却不知杨仲武与羌酋同样折箭为誓,又是谁射瞎了谁的眼睛?”
从李光壂《守汴日志》、白愚《汴围湿襟录》、周在浚《大梁守城记》、郑廉《豫变纪略》等比较直接的史料来看,似乎李自成在攻打开封时确实被射瞎了左眼,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可疑之处。比如《守汴日志》,“陈守备射之,中左目下,深入二寸许,抱头惊拥而去,始知为闯贼也。”“中左目下”并非中左目,“深入二寸许”显非守城之人所能知晓,“抱头惊拥而去”便“始知为闯贼也”,也显得证据不足——难道除了李自成,其他将领中了箭就不该“拥而去”吗?《大梁守城记》的记载类似,但是“左目下”变成了“左目”:“中贼首左目,众贼惊窜,拥而驰,始知为闯贼也”,也是只靠“拥”便断定了该“贼首”为李自成,而实际上,“贼首”二字恰可证明守城之人不认识李自成。《豫变纪略》则显为上述二书的综合,“守备陈德意其为头目也,引弓射之,中其左目,深入二寸许,贼皆抱头惊拥而去,始知其为闯贼也”,且不论“入目二寸许”、“拥”而“始知”、以及入目两寸,人还活得成活不成,单单“意其为头目也”,便已表明所谓“始知”不过是“意”知。按:柳义南《李自成纪年附考》也认为“伤处是在左目下,并不在左目中”,与本小说观点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