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寄托 (第2/2页)
“学者……”
“有事?”他被陈曦扒拉一下手臂,笔锋直接歪了,他划了一道重新写。
陈曦很认真的看着他:“如果本体没了,你会死吗?”
“学者”继续写实验报告:“不会,怎么突然问这个问题?”
陈曦直言:“本体可能会被审判。”
“学者”瞬间来了兴趣,转动着右手的笔:“怎么被审判?”
陈曦担心自己说的话会被本体以及其他切片听到,有所顾虑:“我们之间的交流他们知道吗?”
“……”
“记忆共享没开,你放心说。”
“会有人将本体告上法庭,本体将被水神审判。”
“有意思的想法。”
“你希望这是真的吗?”
“没有人会愿意自己的生命掌握在他人手中,我也是如此。”
非正文————————————
将情感寄托在某个角色身上就比如我现在写的“陈曦”,他在那个世界本来就渴望被爱,到了提瓦特大陆我也不忍对他发刀。
作者是孤独的,每天在自己一个独立封闭的空间思考创作。
文章写久了作者对自己笔下的角色产生些感情,或不忍或怜惜,一个角色本来就惨,再来一刀的话他只会很惨。
共感能力强和对此敏感的作者可能会因此感到愧疚和负罪感,愧疚自己明明是那个世界的主宰,是那个世界的创造者却没有给角色一个美好的生活,负罪感是因为角色的惨都是自己造成的,寥寥几笔概括角色的悲惨遭遇,造成他悲惨的人生。
说实话我感觉我已经把“陈曦”这个角色当成一个需要关心爱护的另一个我,将美好的情感寄托在他身上,他受伤了我也会心疼。换言之,哪个作者不会心疼自己笔下的主角?哪个主角不是作者亲儿子(女儿)?
(后面我会写他在蓝星上的遭遇,可能含有刀。其次我不太会写虐文,虽然虐文看的不少,但我不太想刀主角。)
作者一般对自己角色应该是非常熟悉的。就像熟悉自己一样。角色的性格,外貌全印在自己脑海里。而且对角色一定会有共鸣。就是你写角色时一般都会带入进去。只有真情实感你才能把最真的东西表达出来。
人刚出生时就像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张,至于后面纸张上的颜色和破损是后天形成的,人为干预的人结果,并不是一个人生下来就是什么什么样的人,这是我根据战国时期孟子的“性善论”所理解的。
“性善论”是战国时期孟子的主张即:“人之初,性本善”,孟子认为人一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没有邪恶的本质。性善论主旨在于人生来是善良的,后天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可以直接决定人的好坏。
与之相反的是战国时期荀子的“性恶论”,认为人天生就有恶的本性。
荀子人性本恶的原话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出自先秦荀子《荀子第二十三·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这一段意思是: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人的本性,一生下来就有喜欢财利之心,依顺这种人性,所以争抢掠夺就产生而推辞谦让就消失了;一生下来就有妒忌憎恨的心理,依顺这种人性,所以残杀陷害就产生而忠诚守信就消失了;一生下来就有耳朵、眼睛的贪欲,有喜欢音乐、美色的本能,依顺这种人性,所以混乱就产生而礼义法度就消失了。
(感觉我更擅长写议论文,记叙文太麻烦了,需要文笔,反之议论文是很少需要文笔的,举出几个例子证明论点,说些大道理就行,高考的时候很多人写的都是议论文,因为简单,还显得自己很厉害,是个大佬。而记叙文得分较难,需要过多的文笔。另外高考作文满分是60分,而且不能少于800字。)
(又凑了几百字,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