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143节 (第2/2页)
竹兰也不会种,种植还是要专业的果农才行,到时候要来川州请人。
去礼州城的路程越来越短,吃不上饭讨饭的难民也越来越多,见到车队有庞大的运粮车后,跟在队伍后面的人也越来越多,还好官差不少又是入春有野菜,还不至于饿疯了上来疯抢。
进入礼州城范围,山上很多挖野菜寻找吃食的人,幸好不是旱灾寸草不生,只要顺利耕种上高产一些的农作物,生活就有希望。
礼州城是上州,也是直隶州,周书仁这个知州的地位与知府平行,虽然周书仁依旧是从五品官职,可因是直隶州知州,周书仁的俸禄比散州的知州俸禄要多。
而且礼州城是直隶州可管辖县,周书仁这个知州的权利不是一般的大。
这些都是周书仁后来和竹兰解释的,竹兰才知道州城还有这么多的说头。
在礼州城的地界,竹兰看到孩子们都是干瘦干瘦的,这都是战乱的祸,最苦的依旧是普通的百姓,没银子,又不能在家乡种地,逃难银子没了,只能乞讨,好不容易打完了仗,回到家乡一文钱都没有,春耕的种子都买不起,再加上一家子的口粮,雪上加霜。
礼州城穷苦,商贾少,一些有钱的大家族还没回来,更不会请人帮工,没额外的收入来源,可不就只能卖儿卖女了。
礼州城目前人牙子是最多的了。
竹兰看的心里难受,她看到好个队伍带着一些孩子走了,这都是人牙子买的孩子。
周书仁搂紧了竹兰,“别看了。”
竹兰听着身后的欢呼声,心里更加的沉重,“幸好,我们边走边收粮食。”
周书仁点头,好几个运粮食的车队跟在后面,周书仁叹气,“手里的银子也没剩下多少了。”
竹兰沉默了,的确没剩下多少了,现还剩下一万五千两了,日后用银子的地方多了,“换位想,银子跟着你来的礼州城,至少中间没过几道手剥削,我们都用在了难民的身上,这么想是不是心里会舒服一些?”
周书仁笑着,“的确舒服不少。”
这要是一层层的放下来,五万两银子真到礼州城能有两万两都谢天谢地了。
到了礼州城是中午,城门外同知和通判已经带人等候多时了。
周书仁下了马车就见到面容憔悴的同知和通判了,他有皇上给的资料,同知和通判都是新调过来的,同知原是川州散州的知州,从五品升了正五品,虽然升了,周书仁看着同知憔悴的模样,估计宁愿继续在散州当知州慢慢熬。
通判也是新调来的,从江南州府过来的,明明年龄三十多,可憔悴的模样愣是看着像四十多岁。
同知陈琛,四十三岁,他不仅焦头烂额还要时刻担心自己的脑袋会不会搬家,接到圣旨新科榜眼成了礼州城的知州,他直接爆了粗口,一个没当过官的榜眼,怎么能处理好礼州城的烂摊子,到时候岂不是一起脑袋搬家。
现在看着新任知州周大人,再看着庞大的车队,一看就知道后面的都是运粮的粮车,他将轻视的心收了起来,皇上看重的一定有道理的。
通判何筠,三十六岁,见到队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救命的来了。
同知陈琛和通判何筠上前,“周大人。”
周书仁回礼,“陈大人,何大人。”
陈琛和何筠对视一眼,悟了,他们是不信周大人提前调查他们的,周大人准确的说出他们的姓氏,一定是皇上告诉的,难怪礼州城都是新调任过来的,二人心里明白,皇上是真看重这个位周大人。
皇上看重,他们更不敢轻视了,二人的目光忍不住瞄着队伍里的官差,谁知道里面谁是皇上的人,本来礼州城就是烂摊子,他们二人一直都没缓解礼州城的情况,皇上一定不满了,他们还是老实的好。
陈琛道:“周大人一路辛苦,请进城。”
周书仁道:“二位先行,我与家眷交代一声,然后与队伍一起回衙门。”
话音刚落,马蹄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周书仁一看打头的武春,这是知道消息来接杨家人的。
同知和通判等人愣了,驻扎的杨将军怎么来了,他们很快就知道为什么来了。
武春下马行礼,“姑父一路辛苦了。”
周书仁笑着,“我还寻思着等进了城给你信,你倒是自己知道消息赶来了。”
武春解释道,“我派人一直守在城门外,知道今日府城迎接姑父,我就从驻地过来了,姑父,爷爷奶奶一路可好?”
周书仁道:“身子骨还行,只是一路都在赶路回家后需要调养些日子,今个先回姑父的府上,晚上等姑父回来,我们一家子好好聚聚。”
武春知道姑父是有话问他,笑着道:“好。”
通判和同知二人沉默中,他们可是知道,因为礼州城靠近边疆,又是上州,驻扎的兵将也比其他的州多,足足有四千人,最高指挥是郑将军,这位杨将军是第二话语权的人,这两个将军立了大功,皇上亲封的很是信任,没想到还是周大人的大侄子!
二人这回是真的一点的小心思都没了,要是没记错,杨将军还救了郑将军的命呢!
第353章 新家
周书仁心里感慨,皇帝真是算计的好手,他殿试的时候哪怕他文章不够榜眼,皇上也会根据他的情况和价值提到榜眼的,皇上真是将人算的一点都不剩,一想到皇上的身子骨不错,这回不是竹兰心疼几个皇子了,他都跟着心疼。
周书仁带着武春回了队伍,武春去见了杨家人,周书仁对着坐在马车里的竹兰道:“本来还想着进城通知武春来接你们回购置的宅子,现在武春来了,你和武春先回宅子,我要带着官差和粮食去衙门做交接,估计晚上能回来了。”
竹兰长出一口气终于到了,“行,你忙你的,我会把家里都安排好的,你不用惦记我们。”
周书仁笑着:“有你在,我没什么好惦记的。”
示意竹兰把他的账本和官文等都拿出来,他将东西交给跟上身后的官差,坐上另一辆马车先行一步进城了。
竹兰这边也不用留下护卫了,武春来带了不少的护卫。
武春见爷爷奶奶身子骨还行,又见了娘和妻儿,武春的眼睛红红,只是外面不是说话的地方,知道爹和二叔帮着姑父收粮种了,心里感慨姑父的不容易。
武春平复了一会情绪才见姑姑,“姑一路辛苦了。”
武春感慨啊,难怪娘一直说姑姑是最有福气的,可不是有福气,现在都诰命加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