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卡图科夫的战术研究 (第2/2页)
“如果德军再次从树林偷袭侧翼,那么我们正面防线就会有被包围的风险。所以我觉得应该把正面的反坦克炮分给侧翼一些,以加强侧翼防御。”
“加夫里洛夫同志,你的想法是好的,德军的确有可能绕道树林从侧翼进攻。但我们必须明白,防御需要的并不是坚守的实力,而是纵深。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后退空间,就能将敌军逐步逼退甚至是包围。”
接着,卡图科夫手指向地图说,
“同志们请看,当我们把反坦克炮分给侧翼时其实正面和侧面的防御能力都不会很强。但是如果我们把反坦克炮集中在后方阵地,那么不管德军从正面还是侧面进攻,最终都将撞上我们在后方的防御工事。如此一来,有限的力量就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被短暂的集中了。”
这是奥列霍夫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上校同志,我觉得后方部署防御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敌军会很轻易的突破我们的第一层防线,导致后方直接变前线,那就失去了纵深的意义了。”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奥列霍夫同志。但是你要考虑一点,考虑什么呢?考虑看看我们的部队是有什么构成的。别忘了,我们的主力可是这600辆t-34坦克,她们可以随时做机动防御。”
在防御方面,卡图科夫的作战经验应该是整个红军里数一数二的。但这可并不代表卡图科夫他完全不擅长进攻。
人在一个环境中,总是会被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影响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坏的。
还记得之前在克里莫夫解救友军时的进攻战术吗:
一般来说坦克应该走在最前面才对,但卡图科夫手下的装甲旅为步兵提供火力掩护,步兵担当起冲锋的第一梯队。如此一来,卡图科夫手下的坦克就能够最大限度的保存实力,同时获得更加深远的突击距离——这就是大纵深作战理论的雏形。
卡图科夫从来没有系统性的学习过战术,知识水平也就是个业余军事爱好者。但他在战场中近一年时间的熏陶下,竟然就这样琢磨出了一个享誉后世一百年的战法。
这也足以说明罗科索夫斯基,朱可夫等人没看走眼,卡图科夫未来一定是一个做元帅的材料。
时间来到7月19日,卡图科夫在军部里的模拟战已经从防御德军进攻变成了反攻德军阵地。可直到这时,德军仍然没有进攻卡图科夫所在的战区。
这让卡图科夫感到非常的疑惑。而且,他也很久没有看到那个令人生厌的德国人了。
——令人生厌的德国人,指德军第二装甲集群下辖独立重装甲营,404重装甲营的中校营长以利亚·施瓦茨。404重装甲营从战争一开始就和卡图科夫的第四装甲旅——现在的近卫第一装甲军有着数次交锋。从明斯克到斯摩棱斯克,从布良斯克到华铺,最后的图拉和奥廖尔都有双方部队交火,并且两人驾驶的坦克也有过数次照面。卡图科夫曾经在心里发誓,一定要亲手摧毁那个人的虎式坦克(保时捷型)。
那么,那个令人生厌的德国人在哪里呢?
答案是非洲,几个月前,404重装甲营的中校营长以利亚·施瓦茨被调去非洲了。至于他在非洲的故事,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