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乡有野贤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三国之最风流!
第二更
——
荀贞被高素拽着出了乡寺的门,笑道:“子绣,我现在还不能去你家。”
“为何?”
“今来上任,下车伊始,三老、孝弟、力田皆长者,乃乡人父兄,不可不拜访。”
乡三老和里父老一样,都是本地民众的精神领袖。“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不过和里父老不同的是,乡三老虽也是民举,不算国家官吏,却有官印,并且用的是正方印,规格要比有秩高。有秩用的也才不过是半通印。
乡三老的基本职责与里父老一样,都是“掌教化”,“为众民之师也”,有些具备一些学识的还会在乡间授学,“教诲后生”。
此外,其职还有“解讼理怨”。“听讼”本是乡蔷夫的工作,但因乡三老多由德高望重者为之,其半民间的身份,较之乡蔷夫也更具亲和性,所以乡民们如有纠纷,常不寻蔷夫,而找三老。
另外,又有和乡蔷夫一起参与祭祀之责。逢上久旱雨涝之时,郡县常会令乡蔷夫与乡三老祭祀上天,以求风调雨顺。
孝弟和力田两职是乡中独有。“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孝弟就是孝顺父母,善事兄长;力田就是勤於耕作,安守本业。乡三老是每个乡都有,孝弟和力田则是按户口设置,有的乡有,有的乡没有。本乡是大乡,此两员皆全。
乡三老、孝弟、力田乃是由朝廷所立之道德楷模,为促进教化,朝廷给了他们很高的地位、诸多权益以及褒奖。在设三老之初就规定“勿复徭役”,前汉至今历代对此三员的赏赐连续不断,包括赐田、赐帛、赐爵、赐钱、免租等。武帝“喻三老、孝弟以为民师”,非常尊崇。
此三员,特别是乡三老因其卓然的地位,在乡间有着很强的号召力,也因此,上至郡守县令,下到蔷夫里长,每有新任者,大多都会在第一时间与他们见面,一来表示谦和,尊敬父老;二来,比如郡守县令也可借此问当地习俗风情,百姓疾苦。郡守县令的官位高,可以召见,蔷夫里长的职位低,且平时之工作更需多倚仗乡三老的合作,往往就会亲自上门拜访。
荀贞是个外乡人,来本乡任职,在日常工作上更需要得到乡三老的配合和支持,因此他绝不敢大意,绝不会“未见长者,先去饮酒”。
高素知劝他不住,悻悻说道:“你要去见三老?……,我可不陪你去。你自己去吧,我回家等着你。快一点!莫让酒肉热好,再又凉了。”
他在乡中为非作歹,名声很差,乡三老没少训斥他,当然不肯主动上门找骂。不过因三老的威望很高,他虽厌烦其人,倒也没有口出恶言,加以辱骂。
荀贞心知肚明,晓得他不愿去的缘故,也不勉强,笑道:“好!”为表敬重,先又回寺中脱下常服,换上官衣,叫程偃领路,与文聘、许仲、小夏、小任等人一块儿前去,一边走,一边回忆本乡三老的资料。
本乡三老姓宣名博,今年五十六岁,年轻时求学阳翟,从师郭家,学过律法。——阳翟郭氏乃法学名家,以明律显达,世代传习法律,其族中只出任过廷尉者就有七人,天下知名。
他苦学多年,学有所成,任过县决曹史,“主罪法事”,在任期间,平了不少冤狱,县乡称颂。后因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又见升迁无望,前几年乃辞官回归乡里,被乡民举为三老。
程偃是个地头蛇,熟门熟路,带着荀贞等不走大道,穿行小路,经过两三个里聚,来到一个里外。荀贞举目观瞧,见里门上挂一横匾,上写“养阴里”三字。
里监门在塾室内看见了他们,从席上跳起,穿上鞋子,急忙出来,趋拜相迎。——荀贞一身官衣,带青绀绶,配半通印,高头骏马,数人相从。这里监门虽不认得他,也知必是一个少贵吏员,拜倒在地,伏头说道:“小人养阴里监门,拜见贵人。”
“起来吧。我乃本乡新任有秩,今日上任,前来拜访三老宣父。”
听得是本乡新任的有秩,那里监门又恭恭敬敬地拜了两拜,这才起身,低眉呵腰,说道:“前日谢君走时,令人传谕诸亭、各里,说君不日即来,命小人等拥慧相迎。本想着君还会再过几日才来,不意今天就到了!谢君离任,乡民如群羊失主,无不惶然,不知相从,在闻君将来后,方才神主渐定,尽皆翘足相待,盼君早至。今君来也,乡民之幸。”
荀贞颇觉诧异,打量这里监门,心道:“一个监门竟有如此文辞?”问道,“你读过书么?”
“年少时读过乡学,后宣父辞官归里,教诲后生,小人慕父德学,遂从学至今。”
“噢!原来你是宣父的弟子。”
“宣父门下数十百人,弟子只十人耳。小人思钝愚笨,勉附骥尾为一门生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