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战事 (第2/2页)
韩琦高举笏板出列,“陛下威德远畅外夷,高视于汉唐之上,元昊小丑,孰能为国家之患哉!”
韩琦是个自负的人,有着时下文人士大夫的通病,他并不认为屈屈西夏小国能对大宋造成多大的危害,大宋此时最大的敌人还是在北方的辽国。
他一开口,不少文臣纷纷出言附和。
赵祯神色莫名,前世也是如此,李元昊崛起,西夏来势汹汹。而他的大臣却毫无警戒之心,大宋西北边境可谓放任自流。
以致后面局势越发糜烂,渐成积重难返之势。
见赵祯一直没有表态,底下的大臣们继续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观点。
见人说的差不多了,宰相张士逊也开口了,他面带忧虑道,
“国朝安稳事关重大,怎可轻易开启战端?当知国之大,好战必亡!臣以为,我们与其擅自开启战端,不如派遣有德之士前往教化。
况且自景德三年李元昊之父李德明上表归附,大宋待李氏一直优容有加,李氏怎会轻易反叛?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依臣之见,我们或可先派出一队使节过去,将事情了解清楚后再做决断也不迟。”
赵祯看着底下侃侃而谈的张士逊,突然笑了。
他记得前世李元昊进攻延州时,就是眼前的张士逊扣留了延州发来的求援信息,没有上达。
以致让李元昊轻易以假降迷惑了延州主帅,之后伺机出动,这才有了后来的三川口惨败。
他也是那时候才知道,原来在某些人眼中,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竟是比大宋的安危,无数百姓的性命更重要!
既如此,这世成全他便是!
张士逊见赵祯面带笑意,还以为他是赞同自己的主张,不由说得更起劲了。
赵祯边听边点头,“张爱卿言之有理,朕也觉得这个办法不错。”
一句话出,张士逊矜持微笑,朝堂中的不少主战派文臣和武将已经开始面露失望。
然而,赵祯的话还在继续,“既如此,便由张爱卿带队出使吧,相信以张爱卿的仁德和胸襟定能感化李元昊,让其早日放下屠刀,改邪归正。”
张士逊脸上原本自持的微笑突然就跟焊在了脸上一般,变得僵硬无比。他抬起官袍袖子擦了擦脸上不知何时沁出的冷汗,“官家......”
话还没出口,就被赵祯打断了,“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教化蛮夷的理想,张爱卿现在是不是觉得很高兴、很激动?”
“不,臣......”
张士逊还想再挣扎一下,就被任守忠带着几个小太监亲自请了出去,美其名曰:时间紧急,要赶紧带他去准备出使的东西。
哪怕满朝文武都知道,出使他国的准备工作与任守忠一个太监没有哪怕一个铜板的关系,但那又怎么样呢?
前辈的例子就在那里,其他主和派官员都自觉闭上了嘴。教化蛮夷的话平时说说也就罢了,他们自认是没那个本事的。
定下了开战的基调,在接下来的战事商讨中,大家发现,官家对于这场战事好像早有准备。
所有的安排调度都有条不紊,仿佛一切成竹在胸,他们不禁对这样的官家更加的敬服。
李元昊自立,大宋即将发兵讨伐,随着国家机器的开动,消息也很快以汴京为起始点,传遍天下。
已经被改成校场的庄子里,柳泽呆呆地听着从舒颜嘴里说出的消息,久久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