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八百里加急的奏折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南明太子复仇录!
见许冠直直地望向自己,朱慈煊沉声道:“好,就依许给事之见,我等三人先去普宁寺,见过邓凯之后,复去关索岭与蜀王世子会合。”
朱慈煊这番话,一锤定音,决定了接下来的行动。
不过朱慈煊虽然表面镇定,但他心下对于将来的规划与前景,其实并没有底。
毕竟,他只是一名穿越客,并不是万能的神仙,对于将来事物的发展,也只能做到尽人事听天命的程度。
接下来的日子,朱慈煊等人基本只呆在洞中,偶尔才会在离熊洞不远处,采集野菜,捞捕鱼获。为避免遇到清军入林巡逻之兵马,他们尽量只在密林中央活动,从不靠近密林边缘,尽可能避免被清虏发现踪迹。
有足够的烤干熊肉打底,加上每天捕获之物,三人在熊洞之中的生活,还算是应裕正常,每天波澜不惊地过下去。
户部给事中许冠来熊洞后的第七天,从云南送往北京的平西王奏报,终于送到了朝廷手中。
从云南到北京,大约有2075公里,因为清朝并无设置专业的公文传递部门,若要传递奏章,只会通过兵部便设在全国的驿道驿站系统,再由驿卒驿马完成一道道接力传递,把公文、上谕或军情咨报送往目的地。若此间的公文传递,是最普通速度来计算的话,大致要用一个月左右。
这样的速度,在史书上有真实例子来验证。
1839年1月8日至3月10日,以钦差大臣、湖广总督身份离开北京前往广州赴任的林则徐,自从朝廷受命以来,就一路不停更换船、马车、轿子等交通工具,经直隶、山东、安徽、江西等省,一路赶到广州上任,足足走了62天。
这便是最普通的行进速度,若是奏折的话,速度便可加快一倍。
比如鸦片战争期间,两广总督林则徐于1840年7月3日给道光帝上的奏折,写的是有关英国军舰或从广东海域北上天津的重要内容,因为没有使用“四百里加急”,直至一个整月后的8月3日才送到北京。
而若换成“四百里加急”,则需要20天,“五百里加急”则需要16天。
这般速度,在现代社会的人看来,无疑慢如蜗牛。但在清朝时代,却无疑已是老百姓难以想象的高速了。
缢杀了永历帝的平西王吴三桂,为了尽快给自己邀功请赏,特意用了最为快速也花费最高的“八百里加急”来传递奏章。
这种“八百里加急”,属于古代的特急专用传递方式,极费马匹与人力,仅用来表示最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