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恭亲王 (第2/2页)
“我当然念及兄弟情分,尽职尽责,报国报民!”
“那倘若,皇上托孤呢?”
如此厉声质问,是出自曹眉仙的意志。
恭亲王有些诧异,反问:
“托孤?你何出此言?”
“王爷,你回答我便是。”
“若真有那一天,我当效仿白帝孔明。”
曹眉仙又问:“若皇上,为后世之君安排了顾命大臣,你是否会不惜大开杀戒,也要当个涉政大臣呢?”
曹眉仙与恭亲王是忘记尊卑的莫逆之交,却正是正分交情,成了他日后愧疚的原因。
咸丰帝驾崩后,其安排了顾命八大臣,共同辅佐年幼的同治帝。
然而,恭亲王却联合那拉氏和慈禧,清扫八大臣,当上了议政王,架空皇权。
曹眉仙认为,正是自己与曹春山之间的兄弟不和,让恭亲王看在眼里,也影响了他们皇子之间的感情,加剧了恭亲王对皇上的不满,这才挟制兄长之子,导致朝局动荡。
这便是,曹眉仙对自己兄弟不和,一直耿耿于怀的原因。
虽然在于承艺看来,历史不是人的历史,人却是历史的人,曹眉仙把自己看得过分重要了。
但这份内疚,却也说明了曹眉仙心系国家,正印证了那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而曹眉仙想要的,也只是一份解释而已。
恭亲王听曹眉仙之言,仿佛真有其事,陷入沉思,久久不出。
曹眉仙道:“我和我兄长之前是有不和,但如今已再无芥蒂,就是我这对兄弟,也有和好的一天,王爷,你可千万不能记恨皇上。”
望着曹眉仙自责,又语重心长的表情,恭亲王仰头大笑:“哈哈,你这厮好大的胆子,竟然也敢指点朝政起来,是我平日里对你太过容忍了吗。”
曹眉仙不知恭亲王此刻为何放笑,于承艺亦不知,便不做声,等恭亲王解释。
恭亲王说:“眉仙,你长我几岁,又教了我几出戏,自古皇室认伶人师者无,我便唤你一声兄弟。既然兄弟你向我提问,尽管在我听来荒谬,却也不妨一答。若真有那天,我不确定我会不会去做那个摄政王。但是,我若做了,自有我的原因,却不是受你之前兄弟不和的影响,你可放心。”
曹眉仙闻言,喜极而泣,原来,自己不是罪人!
就如那被逼上梁上的林冲,至终末,恨的是高球,念的是建业封侯、报国扬名。
呼呀呀一声喊,颤巍巍骤起身,对恭亲王言:“王爷,小生戏莫过夜奔,今夜是否要学他几招把式?”
“哦?甚好!”
京城城西的胡同里,偶尔传出悠扬唱腔,直教人心潮澎湃,可见唱戏之人的真情流露。
“……
实指望封侯也那万里班超,到如今,生逼作叛国黄巾,作了背主黄巢。
恰便似脱扣苍鹰,离笼狡兔,摘网腾蛟。
救主难谁诛正卯,掌刑法难得皋陶。似这鬓发焦灼,行李萧条。
此一去博得个斗转天回,高俅呵!管叫你海沸山摇……”
(明·李开先,《宝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