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平入洛 (第2/2页)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好吃,但河南不产河豚,河南只有像野草一样的蒌蒿,蒌蒿虽然难吃但毕竟能吃,而且有一定的饱腹感,反正军队已经挣扎在断粮的边缘了,能撑一天是一天。
前军徐敏子在洛阳城里苦苦挣扎,后军杨谊在城外惨遭厄运。蒙军主帅塔察儿早就掌握了宋军的一举一动,派部将刘亨安率兵来到洛阳附近,趁着徐敏子部在城中自顾不暇期间在洛阳城外设下埋伏,杨谊率军来到洛阳城外的龙门镇,当时正值中午时分,全军暂停行军就地吃饭,蒙军突然杀出,从草丛山间冲了出来,宋军一时间阵脚大乱。
遭突袭之后,杨谊并未束手就擒,而是就地组织反击,宋军虽然阵型乱了,但蒙军在乱军中也没个阵型,反正都是近战那就是以命相搏,在杨谊的奋力指挥下,宋军逐渐挽回了局势顶住了蒙军第一轮突袭。
宋军被打了一记闷棍却还能缓过神来抵抗,蒙军收拢全军重新集结,开始了骑兵冲击。
伏兵、偷袭宋军都不怕,本来就是步兵专门跟你玩儿命的,可蒙古人回到马背上之后就不一样了,骑兵打步兵那就是碾压,几轮冲击下宋军再也无法抵挡,全军崩溃,被蒙军射死的、踩死的、掉进洛河淹死的比比皆是,宋军几乎全军覆没,杨谊率残部逃进洛阳城。
友军团灭,自己也几乎断粮,徐敏子意识到此战已无获胜可能,与其被蒙军围死在洛阳,不如先出城占据主动,随时向南方撤退。
端平元年八月,徐敏子率军从洛阳撤出,向南渡过洛河,正要继续向南撤军途中刘亨安率蒙军再次率军追了上来,见此情况,徐敏子知道大战不可避免,于是下令全军背靠洛河列阵,准备与蒙古人决一死战。
徐敏子聪明得很,知道蒙古骑兵虽然强,可毕竟战马不是骆驼也不是沙滩车,无法在宋军列阵的河滩上奔跑,专门利用地形限制你蒙古骑兵的发挥。刘亨安见骑兵无法作战便下令全军下马,与宋军步兵对步兵硬刚。
蒙军虽然打仗厉害,但优势在于骑射,一下马便漏了馅儿,第一天的战斗中刘亨安指挥全军多次冲击宋军大阵愣是冲不动,两军斗了个旗鼓相当。
不信邪的刘亨安第二天又换了一套打法,蒙军常年骑射身上不披铠甲,与宋军步兵肉搏很吃亏,于是全军执大盾向宋军进攻,没想到宋军依然勇不可当,奋力厮杀中反而把蒙军的盾牌抢过来不少,一战之下蒙军败退,阵亡四百余人,被抢走盾牌三百余副。
背水一战的宋军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然而此番死战已是宋军的回光返照,因为战斗到第二天结束,宋军已经彻底断粮了,连蒌蒿都没得吃了。
吃不上饭就只有死路一条,甚至不用蒙古人打过来宋军也得完蛋,徐敏子再三斟酌决定突围。
杨谊残兵逃入洛阳后,宋军兵力达到两万余人,别说组织两万多人有序撤退,就算是两万多看演唱会的歌迷,演唱会散场后维护交通秩序都得交警们好一阵子忙活,更何况徐敏子现在要在内无粮草外有强敌的情况下突围撤退,简直难于登天。
说是突围,实际上就是利用一大部分人的牺牲来换取一小部分人的撤退,谁生谁死就看命了。
在河边驻扎的三天后,徐敏子下令全军向南突围,蒙军顺势扑上,两万多宋军只顾逃命再也顾不上反击,于是被蒙军围追堵截下彻底大溃败,多名大将战死,徐敏子战马被射死,腿上也挨了一箭,勉强收拢起三百多名士兵,一路靠吃野草桑叶逃回了南宋境内。
洛阳宋军的失败主要源于军粮不济,消息传到开封,二人在开封的军粮也没剩下多少,为了防止蒙军在进军开封将剩下的三万多宋军包了饺子,赵葵下令全军撤退,撤回南宋境内。
都说乱军之中突围撤退难,可正常的撤退也不见得就容易,赵葵下令撤军之后,由于害怕蒙军追击结果没来得及交代清楚便全军开拔,导致不少士兵以为出城是要去西京洛阳增援徐敏子、杨谊两支宋军,开封城外的宋军异常混乱毫无秩序,撤退变成了溃退,大量辎重被丢弃,不少士兵乱军中走失、被踩死,宋军就在这样一片混乱中退回到南宋境内。
就这样,端平元年这场声势浩大的收复三京之战以南宋的败退宣告结束,由于此事发生在端平元年,宋军最远短暂的实现了西京洛阳的光复,故此事在南宋方面又称为“端平入洛”。
孙子兵法里曾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纵观此次端平入洛全过程,南宋君臣既不知己又不知彼,自己的后勤供应约等于零,对于要收复的中原之地一无所知,对于蒙古人的动向更是两眼一抹黑,只想凭着一腔热血收复三京又谈何容易呢?
客观地说,收复三京后,凭借潼关和黄河天险“据关守河”本身是靠谱的,当年刘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北伐中原,虽然长安得而复失,但刘宋占据潼关和黄河防线长期与北魏对峙,局势上丝毫不吃亏,蒙古人再强,他又能比老祖宗北魏鲜卑人强多少呢?
只是可惜,拙劣的战术执行水平葬送了端平入洛的大好局面,南宋人民心心念念魂牵梦绕上百年的开封城又丢了,自此以后战争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了蒙古人手里,等待南宋的将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帝国的猛烈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