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侂胄之死 (第2/2页)
史弥远淳熙六年受恩荫做官,曾转任多地,淳熙十四年进士及第后来到临安做了京官,后来进入馆阁。开禧二年出任资善堂直讲,成为皇子赵询的老师。
当上皇子的老师,那就是未来皇帝的潜邸,韩侂胄对史弥远也很照顾,短短几年内多次提拔,到开禧三年时史弥远升任礼部侍郎。
韩侂胄的知遇之恩没有换来史弥远的感恩戴德,反而让史弥远尝到了权力带来的甜头,既然韩侂胄这种人都可以把持朝政大权独揽,那为什么我不可以?
开禧三年十一月,史弥远上疏宁宗,说自北伐以来生灵涂炭,韩侂胄以一己之私发动战争,应该将其诛杀以谢天下。
奏疏毫无悬念的被宁宗无视,于是史弥远又通过皇子赵询入奏,同样是请求诛杀韩侂胄,再次被宁宗无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宁宗这个皇帝有时候特别像晋惠帝,就是那个“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只不过相比于晋惠帝宁宗稍微稳重一些,没有那么多掉价的话,这才勉强保住了自己皇帝的尊严。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在重要问题上需要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但宁宗呢?迫害赵汝愚时他不表态,庆元党禁时他不表态,开禧北伐时他不表态,现在史弥远想要干掉韩侂胄,他还是不表态。
不表态,你就不能轻举妄动,宁宗的不表态可把史弥远害惨了,要知道韩侂胄当政朝廷上下遍布了他的眼线,自己请求诛杀韩侂胄的消息很快就会被韩侂胄知道,到时候死的就不是韩侂胄,而是自己了。
就在史弥远以为要大难临头的时候,后宫传来密诏,宁宗同意诛杀韩侂胄,由太尉杨次山和礼部侍郎史弥远共同策划实施。
深陷绝路的史弥远得到了宁宗杨皇后的帮助。
杨皇后本名杨桂枝,原本是吴太后的一名侍女,伺候太后伺候的好,太后便把杨桂枝赐给了重孙子赵扩。宁宗即位后杨桂枝连续为宁宗生了两个儿子,非常得宠,地位也水涨船高。
庆元六年宁宗原配韩皇后去世,后宫主人的位子空了出来,当时杨桂枝已经是贵妃,按照惯例贵妃可以递补成为皇后,但韩侂胄就给宁宗建议,说杨桂枝有才学知古今,太过聪明不是好事儿,建议另立其他嫔妃为皇后。
一向耳根子软没什么主见的宁宗这次没听韩侂胄的,坚持要把杨桂枝立为皇后,当然了,也有可能是杨桂枝枕头风吹得更好,你韩侂胄再得宁宗信任你总不能陪宁宗睡觉吧,但人家杨桂枝就可以。
嘉泰二年杨桂枝受册封为皇后,韩侂胄之前阻碍她当皇后这事儿她一直记着,史弥远提出诛杀韩侂胄之后,杨皇后意识到机会来了,于是派兄长太尉杨次山联系上史弥远,带来了宁宗同意诛杀韩侂胄的密诏。
密诏是真是假没人知道,但既然是杨皇后亲自安排,那就可以认为它是真的。
有密诏了,史弥远就有了法理的依据,可仅仅有密诏还不够,政治斗争讲究的是实力,韩侂胄在朝中一手遮天,史弥远根本不是对手。要不汉献帝从宫里传出来那么多诛杀曹贼的衣带诏,咋就没一次能成功的呢?
想在临安城里诛杀韩侂胄无异于痴人说梦,只有把韩侂胄骗入宫中才有下手的机会。可问题是即使是在宫里,调侍卫行动也需要圣旨和虎符同时具备才行,圣旨可以是正式的诏书也可以是皇帝的内降手诏,史弥远手里的密诏勉强也算合法,可虎符呢?
韩侂胄经营多年,从临安城内外到三省枢密院遍布亲信,而取虎符需要去枢密院走流程,史弥远没这胆量去枢密院送死。
密诏已下,风声迟早要走漏,多耽误一天就多一天的风险,生死攸关之际,史弥远的政治盟友、时任副宰相的钱象祖又出了个主意:让杨皇后再以宁宗名义拟一道内降,绕过枢密院直接代替虎符行事,见内降如见虎符。
副宰相钱象祖是吴越王钱俶后人,孝宗朝参知政事钱端礼之孙,以恩荫入朝做管,历任多地地方官后回朝任职继续步步高升,嘉泰年间进入宰执担任副枢相。
要知道不管北宋南宋,官场上是有很严重的鄙视链的,想要做到官场的巅峰进入宰执那进士身份就是标配,这也是很多官二代比如史弥远明明已经做了官却依然要拼了命考进士的原因。
钱象祖没有进士身份却能提拔的如此之快全靠脑子活络,但开禧北伐时却因为反对出兵被韩侂胄贬官,没想到南宋出兵没过多久就打了败仗,韩侂胄又想议和,就又把钱象祖召了回来。
虽然奉诏回朝,钱象祖却对韩侂胄怀有敌意,在史弥远提出除掉韩侂胄后极力赞成。如今眼见史弥远执行刺杀计划遇阻,便主动提出解决方案,并成功说服杨皇后再次以宁宗名义矫诏,取得了至关重要的内降手诏-见此诏如见虎符。
原本是圣旨+虎符才能执行的命令,经过钱象祖这么一灵活变通,成了内降密诏+内降手诏的组合,而且内降上的皇帝大印清清楚楚,从法理上讲完全合法。
也就是说本来是文件+信物才能执行,现在成了文件+无法出示信物的情况说明,反正章在手里,想怎么说明就怎么说明,谁敢不服?
高啊,实在是高。
钱象祖拿着这一套手续找到殿前司长官夏震,夏震只有一句话,君命也,震当效死。
开禧三年十一月初三,夏震奉命率侍卫在宫中设下埋伏,在韩侂胄进宫上早朝的路上拦住其轿子,将他从轿中拉出押赴玉津园活活打死,一代权臣落了个横死的下场。
韩侂胄死后,史弥远和钱象祖立即派人向宁宗汇报,宁宗甚至不敢相信自己常年依赖的亲信就这么被干掉了,但事已至此木已成舟,信与不信已经由不得自己,后宫有杨皇后,朝堂上有史弥远和钱象祖,南宋的权力架构发生了重组,而唯一看似处于权力中心的宁宗,依然没什么权力。
毕竟昏君,也不需要什么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