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方腊 (第2/2页)
东路军收复杭州,西路军也没有歇着,三月中旬先是在泾县击败方腊部将八大王所部,接着收复宁国,再接下来又收复歙州。
两路宋军毕竟北宋最能打的精锐部队,一个月下来已经收复了两浙路北部方腊占据的州县,方腊从两浙路南部率主力北上救援,打了几场败仗之后接连退守,最后被宋军围堵在了青溪县的帮源峒。
被逼到绝路,方腊起义军爆发出了最后的战斗力,当时方腊部众携家带口的退到帮源峒,上上下下总共二十多万人,战斗开始后,帮源峒各洞之间分散,宋军也不知道方腊本人到底在哪个洞中,一时之间拿方腊毫无办法。
关键时刻韩世忠想了个点子,他率部找了个当地的村妇问路,恰巧村妇还就知道起义军头子躲藏的洞穴,领着韩世忠就找到了方腊藏身处。韩世忠二话不说领兵就进洞,进去一顿猛砍猛杀干掉了方腊贴身侍卫然后生擒方腊及其老婆孩子。
生擒方腊立了大功,韩世忠喜出望外,押着方腊就往外走,没想到在洞口遇见了一名叫做辛兴宗的将领,抢了方腊就走,辛兴宗所部人多势众,韩世忠刚不过,只好汇报给顶头上司王渊,没想到王渊也不敢去找辛兴宗理论,韩世忠只能吃个哑巴亏。
原因很简单,因为辛兴宗一家都是西北的军旅世家根基深厚,更重要的是,一家都是童贯跟前的红人。
自己的将士还搞这种厚此薄彼,照童贯这种带兵法儿,军队就打不好仗。
在这里插一段,既然讲到方腊起义了,那就也讲讲同样在北宋末年,演义中轰轰烈烈,现实里小打小闹的梁山起义吧。其实梁山起义的规模很小,造成的影响也很小,远不及方腊起义,但毕竟《水浒传》响当当的大名,好歹也应该介绍一下。
梁山起义的首领那当然就是宋江,起义地点是在梁山附近,宋江及其手下共计三十六人,离一百零八将的数量差距比较大,早在方腊起义之前,宋江和部下就已经在梁山泊一带活动了。
当时的梁山泊一带像宋江这样的团伙很多,官兵多次围剿都会死灰复燃,时间长了地方政府也躺平了,听之任之,只要别搞得太出格也就不怎么管这些人了。
官府不管,团伙还得发展,由于大本营各种团伙林立,同质化竞争激烈,宋江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于是就率手下南下进入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在海州嚯嚯了一番队伍也有所壮大,但当地官兵很快打过,来宋江一看打不过,便抢了十几艘小船出海。
宋江率手下在海上漂了几天,以为官兵撤了就准备靠岸,谁知道官兵根本没撤,而是埋伏在宋江靠岸的地方,等宋江团伙上岸之后没有立即出击,而是让对方稍稍深入岸上,派人去把宋江的船只烧掉断其后路,接着官兵出现攻击宋江。
宋江和手下突然遭到攻击本想逃回船上出海,结果船也被烧了一下子士气大落,官兵趁机劝降,宋江一看打也打不过,官兵那边开出来的投降条件也不错还给官做,干脆率领手下投降。
宋江的梁山起义就这么结束了,不是我不想展开写,而是史料实在没什么详细记载,宋江的团伙与其说是义军,还不如说是一伙盗贼。其实《水浒传》里面对梁山起义军的描写多来自于北宋末年多个民间反抗势力的杂糅,其中就包含了方腊,尤其是义军与官兵硬刚的桥段,在当时那个年代也只有方腊起义军有这个实力。
方腊起义军虽然在童贯的镇压下失败了,但仍然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农民起义,中国人民是一群最擅长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劳动人民,哪怕是有一口饭吃都不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造反,如果不是宋徽宗大搞花石纲逼的江南百姓走投无路,方腊就算再能忽悠人,谁会跟他一起造反,吃得太饱了?
可惜徽宗始终不明白这个道理,方腊起义这种红牌警告都无法阻止他瞎**搞的执政理念,他还以为天下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区区方腊算得了什么?千里之外的幽云十六州那才是大宋的终极荣耀,现在方腊也平定了,该挥师北上,轻取幽云了。
只是徽宗已经错过了最好的伐辽时机,金国在北边左等右等等不来北宋的夹攻,自己已经先开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