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亡国 (第2/2页)
二百年后,宋朝将在这里迎击世仇金国。
不过李煜等不了二百年了,得知采石矶丢了,李煜开始慌了,派遣郑彦华率水军、杜真率步兵沿江而上想要夺回采石矶。郑彦华以为宋军大举南下,渡过采石矶后便不会再有重兵把守,想把战船开到采石矶直接破坏浮桥。没想到曹彬早有准备,水军就在采石矶处埋伏,打了郑彦华一个以逸待劳,南唐水军大败。杜真的步兵遭遇宋军之后双方开始交战,战斗正进行中之前打败南唐水军的北宋水军从杜真后方江面上登陆,给杜真来了个前后夹击,南唐的步兵也被打败。南唐军一路败退,宋军一路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白鹭洲(今南京江宁),金陵城近在眼前。
到了白鹭洲,宋军要先拿下金陵城旁的一座军事重镇-溧水(今南京溧水区),南唐在溧水驻扎了一支部队,如果贸然进攻金陵,溧水与金陵互为犄角必然会从侧面攻击宋军。
曹彬派田钦祚前去拔掉这根钉子。
田钦祚,后周时期的基层军事干部,曾经跟着柴荣大军征讨南唐,后来由周入宋,对南唐比较熟悉。此次宋军征讨南唐一路屡战屡胜基本上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田钦祚就一直跟着划水混到了白鹭洲,现在曹彬派他去打溧水却遇到了南唐真正的硬骨头。
溧水的南唐领军大将是李雄,作为南唐少有的硬气的将领,李雄没有逃跑。可面对气势汹汹的宋军,李雄却没有据城坚守,而是做出了一个非常不明智的决定:走出城外,列阵迎敌。唐军勇气可嘉,可战斗力实在不行,李雄所率一万余部队全军覆没,李雄战死,田钦祚结结实实的把硬骨头啃了下来,然后进占了溧水。
溧水一丢,宋军开始放心围困金陵,此时金陵仍有不少兵力,南唐方面由皇甫继勋统兵十万,出城据守秦淮河南岸。金陵已然岌岌可危,而此时的李煜却在城内诵经祈佛,研读佛法,任何与军情有关的文书全部被内侍压下,严禁给李煜添堵。
国家都快亡了居然还心平气和的研究佛法,信佛的人本该四大皆空,可除了不理朝政外,李煜后宫里的大周后小周后先后得宠,《霓裳羽衣曲》传彻后宫,可没见纵情声色的李煜有一点儿四大皆空的觉悟。
也许风流才子本不该作一国之君,李煜这么多年也真够难为的了。
领导不靠谱,干部也不中用。南唐方面的领军大将皇甫继勋出身军旅世家,父亲是南唐大将皇甫晖,就是在江北被赵匡胤打的落花流水的那位兄弟,皇甫晖本身并不是草包,奈何遇上高级军事家赵匡胤,实在是打不过。可惜皇甫晖虽然不是草包,儿子却是个草包。还没开打就唉声叹气念叨着打不过宋军,宋军到达秦淮河,潘美一马当先领兵就冲,唐军一触即溃头阵就被打败,接下来的战斗又是一边倒,宋军开宝八年正月从白鹭洲方面进围金陵,短短三个月时间到了四月初已经扫平了金陵外围所有唐军据点和唐军有生力量。
皇甫继勋败完了金陵最后的一支军队之后居然活着逃回了城里,回城之后还是天天给城内唐军泼冷水,号称宋军已经无人能敌。不仅如此,部下组织夜间去宋阵劫营也被皇甫继勋严令禁止,理由是我们打不过宋军,有军士气不过偷偷组织敢死队准备出城跟宋军搏命,被皇甫继勋知道了把人抓起来,严刑拷打。
打不过敌人我们就坐在城里等死,自己人要舍命杀敌还要严惩,这逻辑也真是活到头了。
皇甫继勋确实活到头了,金陵被围了五个月,城内百姓群情激愤,任何内侍也瞒不住消息了,李煜终于从他的佛的世界里走了出来,来到了金陵城头,看到了城外漫山遍野的宋军阵营。再蠢的人这时候也忍不住了,十万大军被败的一干二净,逃回城内不组织抵抗反而天天给城内守军泼冷水,李煜终于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把皇甫继勋砍了。
皇甫继勋被干掉之后,南唐朝廷想起来还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南唐神卫军统帅朱全赟。这位仁兄当时驻扎在湖口(今江西湖口县),手里还有十万兵力。金陵城内派人突围找到了朱全赟,命他火速带兵勤王。朱全赟所驻湖口是南唐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本身就面临着宋军的威胁,此时一旦发兵救金陵,宋军肯定要抄他的老窝,因此磨磨唧唧不敢发兵,一直犹豫观望。
南唐的日子不好受,北宋也疲惫不堪,开宝七年十月誓师伐唐,此时已是开宝八年七月,将近十个月过去,北宋财政后勤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况且南京城的七八月份温度大家都了解的,跟火炉差不多。宋军多为北方人,这种天气在金陵城外围城,古代又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每天都有人中暑,宋军减员严重。
面对酷暑天气曹彬压力很大,军情传入开封,赵匡胤经过再三考虑,下令前线不准退兵,坚持围困金陵城。九月,金陵城东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向宋军投降,金陵失去了外围的最后一座军镇。李煜实在是顶不住压力了,派南唐学士徐铉前往开封向赵匡胤求和。徐铉是当世有名的博学大家,口才非常好,北宋大臣们纷纷建议赵匡胤不要见徐铉,安排朝中同样有才之士与之对峙,赵匡胤听后不以为意,仍然亲自接见了徐铉。
徐铉进入开封见到赵匡胤,慷慨陈词,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李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为何征伐南唐?
赵匡胤反问徐铉,父子本是一家,现在我跟李煜是两家,这样能行吗?
赵匡胤说的很无厘头,却又有几分道理,徐铉一时语塞,赵匡胤告诉徐铉,我等李煜很久了,等他来到开封自会与他详谈。
徐铉无奈,只好离开开封回金陵。
对了,史书记载,即使到了这个份儿上,徐铉来到开封后南唐还是进献了大量的贡品,贡银五万两,绢五万匹,求北宋退兵。
这些钱,都将会用在曹彬的军费里。
到了十月份,观望的朱全赟实在坐不住了,金陵城危在旦夕,一旦城破,他的湖口被攻陷也就是分分钟的事儿。朱全赟率十万大军全军出动,乘巨型战舰沿江而下,到了皖口(今安徽省怀宁县)遇到王明率领的宋军水师,朱全赟不敢跟宋军正面硬碰硬,找了大量木筏浇上火油纵火进攻宋军,谁知木筏走到一半江面上风向大变,朝着唐军一方吹过去,王明率宋军趁势掩杀,朱全赟大败,一路溃逃到湖口,被王明包了饺子,全军覆没。
战争打到这种程度,南唐的所有军事力量已被尽数歼灭,金陵已经成为彻彻底底的孤城,可李煜还是想求和。十一月初,徐铉再次来到开封,向赵匡胤求和,赵匡胤这次不再耐心跟他啰嗦,直接告诉徐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徐铉一听,知道南唐气数已尽,只好惶恐退下。
十一月中旬,曹彬干掉了金陵城里最后一支敢死队,下令不计一切代价全军攻城,十一月二十七日城破,宋军来到李煜皇宫外,整军成列,李煜领着南唐群臣向宋军投降,先拜了潘美,又拜了曹彬,李煜向曹彬纳上降表后曹彬告诉他,宫中之物可收拾一番带上生活必需品,等随大军回开封之后就要接受朝廷的管理,在金陵常用的器物如果朝廷不发放的话生活就不方便了。
李煜一走田钦祚几个大将纷纷围上前来劝曹彬,皇宫里堆积了很多木柴,如果李煜这次回去收拾东西时自焚而死了那我们就没法儿给朝廷交代了。
曹彬告诉田钦祚几个人,李煜优柔寡断,之前是因为朝臣争谏抵抗才会坚持到现在,如今南唐国破再无人给他出谋划策,以他的胆识断然不会自寻短见,大家不必担心。
曹彬跟潘美吸取蜀地降而后反的教训,宋军入城后军纪严明,不伤百姓一人,不抢一分一毫,南唐政权平稳过渡,尽数归宋。
南唐平定了,李煜率领皇族全部迁入了开封,赵匡胤没有过分难为李煜,给李煜封了个右千牛卫大将军兼违命侯。在开封住下之后,其实李煜是很难过的,以前当一国之君那么久,李煜早就养成了奢侈的生活习惯,包括小周后也是衣食住行非常奢侈,但是猛地来到开封做臣子,收入有限,俩人的日子就捉襟见肘。
不仅如此,还有落井下石的,南唐的权臣张洎,跟着李煜降宋之后常常去李煜家里串门,旧部下来了李煜非常高兴,可张洎来了几次之后原形毕露,居然问李煜索要赏赐,李煜是哭笑不得,自己明明已经成为了阶下囚,早已不是当初的南唐国君,又不忍心拂了旧臣的意,便把自己洗脸用的白金盆送给了张洎。
按照李煜的名气,别说白金盆了,就是他用的普通铁盆,能得到就是宝贝,过些年就是古董,能讲出来故事的古董可比一般的古董值钱的多,但张洎却不明白这个道理,得到白金盆之后,还很不满意,到处发牢骚说李煜抠门。
生活清贫也就算了,到了太宗朝,相传赵光义又看上了小周后,居然隔三差五的诏小周后进宫侍寝,李煜两夫妻的生活如同雪上加霜,凄苦不堪。
故国的破灭、生活的痛苦,给了李煜巨大的创作灵感,他的一系列文学作品《虞美人》、《子夜歌》、《浪淘沙令》都成了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可谁又知道,在这些名篇之后,积累了李煜多少人生的苦楚?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在消灭了南唐最后的残余抵抗势力之后,赵光义终于无所顾忌,当年盛夏,四十一岁的李煜死于开封。
有史书记载是赵光义用牵机药毒死了李煜,有的史书一笔带过,不过联想到孟昶和后来的钱俶,敌国平定并且统治稳固后毒杀对方已投降的国君,似乎对于赵家两兄弟来说只是习惯性动作。
李煜死后,小周后悲痛欲绝,没过多久便也病死。
有人曾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可对于李煜来说,这种说法不成立,他是南唐的一国之君,如果有可能,我相信他愿意用自己所有的才情去换国家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与宋史中昏庸懦弱的形象不同,我在其他的史料中,找到了李煜的另一副面孔,南唐晚期刑罚严苛,很多老百姓受到无妄之灾,李煜亲自抽查复核案件,规范了刑罚制度,避免了很多冤假错案。面对臣子们的劝谏,虚怀若谷,乐于纳谏,即使有的臣子说的不对也不追究罪过。面对民间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也曾经出台过许多改革办法,虽然效果不理想,但还是缓和了土地兼并的矛盾。
诸如以上的为政措施不胜枚举,李煜虽然治国不算成功,面对北宋的军事压力也没拿出什么像样的对策,但绝不是一个昏君。实际上在南唐民间,老百姓对李煜是非常拥戴的,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人在李煜迁居开封之后没有上来就谋杀李煜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如果当时就动手,江南的百姓很可能会爆发大规模的起义,留到统治巩固了再杀,稳妥。
无论如何,李煜坎坷而又灿烂的一生就这样完结了,在翻阅李煜的作品时,我发现了这样的一首他的词作: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浪漫又自由,让人好生艳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