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太师 (第2/2页)
孙交这话赌气的成分属实大,以他的学识和地位,便是回老家开馆授学都能影响一方,还到不了要下地干活的程度,更别提他还有一个女儿入宫当了皇上的宠妃,那些地方官可不敢让皇上的“老丈人”过得惨兮兮的。
毛澄刚想和孙交怼几句,但见他一副爱理不理的模样,一下子有些兴致阑珊,觉得索然无味,于是也不再言语。
反而是乔宇接着道,“皇上培植羽翼,想以其等取代我等也不是什么秘事,这一年多来,张璁、桂萼、夏言等人拔擢甚快,现在都已位至正四品要职,等来年一过,指不定又会授予新职,到时候我等就该退位让贤了!”
毛澄忧心忡忡道,“若只是退位让贤,还则罢了,总占着位置,也讨人嫌弃,但最让我担心的是,皇上图谋甚大,想做的事情太多,若无人劝阻,一时不慎坏了祖宗的基业又当如何?”
“前些时日,皇上接见了佛郎机使者,与其相谈甚欢,因此动了念头,想派使者出使欧逻巴诸国,洽谈贸易之事,蒋阁老苦劝而不得,当初大行皇帝尚在时,就对此事非常热衷,若非大行皇帝猝崩,恐怕也要行现在之事。”毛澄继续道。
孙交也愁道,“三宝太监七下西洋,所获虽多,但大多充之于内廷,国事匮乏仍重!”
明朝大臣其实对海外贸易并不抵触,否则后来隆庆皇帝也不会在张居正的建议下,放开海禁政策。
主要是永乐朝时郑和下西洋把他们给整怕了!
从后来的资料看,郑和下西洋其实是赚钱的,前后七次下西洋,大概带回来了白银千余万两、黄金三十余万两,但就像孙交所说,这笔钱都充入了内库,后来朱棣五征蒙古、四征交趾,用的就是这笔钱。
但问题是当时造福船、购买丝绸、瓷器和赏赐随行的万余官兵,所用的钱是户部出的,这就相当于户部出钱做了一笔买卖,结果挣的钱全部被内库收走了,户部的账上一下子就紧张起来,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起!
恰好郑和在南洋以极低的价格买了许多胡椒、苏木回来,一下子卖不出去,这些胡椒苏木后来就以“折俸”的方式发给了官员。
可问题是当时国内的胡椒、苏木价格大跌,只有原先价格的一半,朝廷却还是以原价的方式折俸,本来俸禄就低,这不是逮着官员往死里坑吗?
等到了成化朝,也就是朱棣的重孙朱见深在位时,郑和七下西洋带回来的胡椒、苏木才折俸完,活活坑了这帮官员几十年。
另外就是当时内官采购丝绸、陶瓷等用以海外贸易的货物时,往往是以低价从百姓商贩手中强行购买,因此盘剥甚重,百姓怨气极重。
正因如此,后来再也无人提及派人下西洋之事!
传言明宪宗时期,也就是朱棣的重孙朱见深在位时,朱见深也动了派人下西洋的想法,于是派兵部尚书项忠去取航海图,结果吓得车驾郎中刘大夏急忙将航海图烧毁,他辩解称“郑和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数以万计,就算取得珍宝回来,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呢?”
但此事不见于明史、明实录等官方资料,只记录于嘉靖朝进士严从简的《殊域周咨录》,因此不见得为真。
(抱歉,最近一直在看资料,因此更得少!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