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汉帝纳谏都关中,长城烽火扼咽喉 (第2/2页)
都洛阳要以德治,而非地势之险。昌盛时不驻一兵,不用一卒四海归附。衰落时,国家分为小国,天下不敬,失天下,非其恩寡,势弱罢了。
陛下沛县起事,席卷蜀、汉,平定三秦,争天下与项氏,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百姓血流大地,父子枯骨曝露荒郊,横尸遍野,哭声震天,至此何比与周?
秦地山川形胜,关中四塞之地,遇急可征百万之兵。大秦六世之君经营之地,又以关中平原沃土为依托,加以地势之险,乃天府之地。
都关中,山东乱,亦可如秦扫六国而平之。此乃扼天下之咽喉也。”
听着娄敬的讲述,刘邦收起了起先的不耐,最后更是正坐聆听。
待娄敬说完,刘邦亲自下座拜谢,着侍者将娄敬妥善安置,随后派人叫来了他最为倚重的张良。
张良听完娄敬的话后,说道:“陛下,臣看洛阳地势、地产皆不如关中,四战之地,非用武治国之都。关中左有崤函之险,右有陇蜀,沃野千里;南面有巴蜀的富饶,北有草原可拓。
北、西、南三面的险要可以固守,又可向东控制诸侯。诸侯安定,则大河、渭水可以开通漕运,运输天下的粮食,用以供给京师所需。
诸侯有变,可顺流东下以运大军粮草,单水运便足以维持出征队伍的补给,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娄敬都关中的主张没错。”
听着张良再一说,刘邦的内心已经动摇,不过他还是说道:“朕知道咱们和项羽将中原打的疲敝,手下兄弟们也都想着衣锦还乡。
若都洛阳,北面有燕代替中央抵挡北方的胡骑,关中朕再分出去一个,这样匈奴南来先侵藩王地,这样既可以削弱藩王,又能稳固和保护中央。
若都关中,大汉已经没了河套为屏障,国都有被匈奴骑兵袭扰之危,没道理咱都当了皇帝,还要替这帮诸侯封国上前挨刀。”
张良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原来陛下是想到这了,匈奴如今的确成长为了大汉的祸患,但陛下可想过大汉的以后,咱们推翻的暴秦都有三十六郡之大,大汉才复得了几分。
陛下灭秦破楚,儿孙亦需拓边建功,为我华夏再添新土,都关中向北可伐匈奴,向西可拓羌地,都洛阳,安逸公也。”
刘邦耍起了无赖,哼道:“朕打了这么多年仗,还不能享受享受,安逸公就安逸公了。”
张良笑问道:“若良有策可解胡患呢?”
一听这话刘邦立马来了兴趣,说道:“哦?说说。”
张良说道:“陛下,相对于国府拿出持续且庞大的军事支出,秦国选择的修筑长城,依旧是咱们对北方草原防御的首选。
长城可以有效限制匈奴人的战马,沿线的烽火台能提前给我们通告胡情,方便我们借助长城、直道调兵,从而达成局部的兵力优势,以多击寡,以步克骑。
其次我大汉可以沿着长城沿线,命各郡县封锁匈奴的经济,管控那些来往草原的大商队,不使中原之铜铁、食盐轻易流入草原,此策可削匈奴国力。
最后便是伺机与匈奴展开决战,仿效蒙恬北伐,一劳永逸的解决匈奴大患。”
张良的防守反击,倚重的就是长城,但秦末时长城简直就是胡人的乐园,没见堵住口子的。
刘邦不信道:“战国时秦赵燕三国都修筑长城,朕也没见那国将胡人真防住了,这土墙那能有这么大作用?
子房,你可别忘了垓下之战时,咱们背后可是烽火连天,匈奴骑兵在我汉境内可谓畅通无阻。”
张良耐心的解释道:“陛下,秦赵燕三国修了百年的长城,说明此法可用,对付胡人,前人已经为我们打下了基础,咱们再修修补补,重拾起来当无大碍。
草原诸物匮乏,北方边境的郡县、封国联合起来,对草原封锁物资才是削弱匈奴战力的佳策。”
有了解决匈奴人的办法,都关中与都洛阳的选择结局已定,被说动的刘邦已经有了决定,定都关中,迁都,兴建未央宫。
娄敬因功被赐姓刘,授郎中官,号奉春君。
刘邦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桩桩件件都推动着大汉向前阔步。
不久,临江王驩的叛乱让刘邦的目光再一次放到了大汉的版图上,异姓王。
自己所封的七大异姓王,势力遍布国内,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信,七王得封有的因为功劳,有的却是因为妥协,再加上百位列侯,国弱而养诸贵,也许是时候该削平强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