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航天发动机的方向 (第2/2页)
其他的不说,光是在运载火箭的载重这一块。米国在上个世纪六十年研发的土星五号超重型运载火箭,其推力达到了3400吨、而运载能力在近地轨道和月球轨道分别达到了118吨、45吨。
而国内,目前运载能力最强的是长征五号,其推力最大879吨、运载能力近地轨道25吨、月球轨道暂无数据。
从这方面来看,只能说道远任重。
对于这些差距,经过了解后,徐川自然是清楚的,不过他也没有放弃。
对于一名科研人员来说,最不怕的应该就是直面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了。
思索了一下,徐川看向翁筠宗,开口问道:“如果说在能提供百万千瓦时的电能的情况下,有什么适宜的电推进发动机技术能做到百吨级别的运载能力吗?”
听到这个问题,翁筠宗愣了一下,旋即皱起了眉头。
思索了半响,他苦笑着摇摇头道:“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我的解答范围,对于电推进系列,我了解的并不是很多。”
“毕竟在川都航天基地那边的时候,我主要负责的是化学燃料运载火箭方面的东西。”
想了想,他接着道:“如果你需要电推进方面的东西的话,我倒是可以推荐一个人给你。”
“谁?在国内吗?”徐川问道。
翁筠宗点了点头,道:“当然在国内,天宫空间站的总设计师杨弘院士。他对于电推进相关的技术应该是国内的顶尖了,应用于天宫上的世界顶尖级的霍尔推进器就是他设计的。”
徐川点了点头,道:“行,我这边回头找找杨院士。”
翁筠宗看了眼徐川,想了想犹豫了片刻后还是开口道:“关于电推进发动机,老实说我个人而言其实并不是很看好。”
“无论是离子推进器还是霍尔推进器,虽然的了解不深,但这两者的推力都不大。应用在外太空的卫星或者空间站上足够了,但是如果现在大气层内应用,恐怕没个四五次的更新换代很难做到。”
“毕竟推力实在是太弱了,还在毫牛级别。”
“而对于比研究电推,我更建议模仿米国那边的航天路线,利用化学燃料来做推进。至少这是一条已经走过了的路,我们成功的把握更大。”
闻言,徐川笑了笑,道:“你说的没错,化学燃料推进技术的确是一条已经走过的路,更成熟,我们也能摸着石头过河。”
“但它的潜力基本已经到头了,可以说很难再往前拓进。这点我想你也很清楚。”
听到这话,翁筠宗认可的点了点头。
化学燃料火箭技术虽然成熟,但比冲几乎已经没法再往前提升了。
徐川接着道:“如果说想要在航天技术上超越米国为首的那些西方国家,咱们必须要另辟蹊径。”
“而电磁推进毫无疑问是未来的关键,尤其是在可控核聚变技术已经实现了的前提下,发展大比冲的电推更是必要的。”
顿了顿,他接着道:“当然,目前来说,咱们的路线并没有确定。无论是传统的化石燃料推进发动机,还是电推进发动机,都在考虑当中。”
“具体的发展方向,等到载人航天和载人登月的工程落地后,会再召集航天领域的专家进行讨论研究的。”
“而现在咱们的工作,就是梳理出各种推进与相关发动机的优劣势,等过段时间的项目会议再来进行讨论。”
“放心吧,我并不是听不进去建议的人,该商量的商量,该讨论的讨论。”
听到这话,翁筠宗半提起的心也稍稍放下了不少。
在从川都航天基地那边调配到这里来的时候,他收到的指令是全力配合这位徐院士的研究工作。
这意味着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但老实说,跨行如跨山,不同的领域之间的壁垒不是那么容易就跨越的。
尤其是在可控核聚变与航天工程这两个几乎完全不相干的领域。
他有些担心这位可能会执着于某一个他认为可能会实现,但目前的确很难做到的技术上,进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最终进展缓慢或一无所获。
这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不过在有了这句话后,他倒是放下了不少的心。
PS:晚上还有一章,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