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女帝没空谈恋爱!
高旭与仁敬公主的缘份,要追溯到十数年前,那时他不过是七八岁的幼童,仁敬公主做为高丽唯一嫡出的公主,便随着自己的父皇一同到齐国会见齐国皇帝时到过齐国。
那一年,高旭便遇见过她。二人年纪相当,年幼时的高旭十分的热情活泼,他们自然而然的便成了玩伴。当时,年幼的高旭对她说:以后,我娶你为妻。
年幼时的仁敬公主并不算美丽,额间一块红斑,看上去异常的吓人。幼童顽皮口无遮拦,她常被同龄人说是怪物,说她以后是没人要的丑八怪。高旭知道后,当着那些人的面,拉着她的手,声音洪亮,似是宣誓。
他对她说,日后要娶她。
这本就是孩提时的玩笑话,本意也是出于安慰。后来高旭越长越大扮做纨绔,什么形形色色的美人没有见过,这件事自然早就被他抛之脑后。
而对于仁敬公主来说,这话,是后来漫漫长路中,支撑着她在那危机四伏的皇宫活下来的信念。
一句话,她记了十余年。如今高旭却对她说,那不过孩提戏言,你又何必当真?
纵使心中百转千回波涛翻涌,可仁敬公主脸上却也只起了片刻波澜,后便再次归于平静。高旭看不懂她的神情,低估了她的心意。
宁遥看着仁敬公主离去,心中涌上了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我与她幼时无论种种,都过去了。”高旭看着宁遥的眼睛,脸上是前所未有的专注和认真,“是我没处理好这件事,若她惹得你不快,那么我代她向你道歉。”
说罢,高旭又示意小斯将一张用上好的绸缎包着的琵琶奉到了宁遥面前,那包裹得分外严实的琵琶被揭开一角,露出了琴首,宁遥仅瞥了一眼,便认出了那是前朝有名的先生所制,仅留存世间的唯一一张螺钿五弦琵琶。
那琵琶制作精美,只一眼,便吸引了宁遥的注意。可没过多久,她便不解的看向了高旭。高旭看着宁遥的眼睛,笑容得意。
“此乃前朝曹先生所制之琵琶,因战乱,唯有这张螺钿五弦琵琶流传于世,如今,是你的了。”
闻言,宁遥将目光从那张琵琶上收回,侧首看了高旭一眼,后坐回了座位上,面无表情的看着前方,语气有些生硬:“少将军是什么意思?”
“这世间除了你,无人配得上这张琵琶,赠予你,也不至于叫明珠暗投。”
闻言,宁遥也不再多言,走到那小厮身边,伸手揭开了剩下的绸缎,那张琵琶便露出了完整的模样。宁遥痴看了许久才缓缓伸出手,将那琵琶抱在了怀中。
那是一张横抱琵琶,宁遥抱定琵琶,先试拨了几声,纠正了因常年不弹已经有些失准的音弦,随即抬眸看向了高旭,不待他开口,琴声已悠悠响起,曲音节奏紧迫有度富有气势,竟叫他一时间听痴了。
待一曲终了,他久久没有回神,半晌才道此曲先前未曾听过,问宁遥曲名。
“这支曲子名为《将军令》”宁遥轻抚琴身,“这支曲子,少将军可还喜欢?权当你赠奴这张琵琶的回礼。”
“月亮此曲可比仙乐,余音袅袅,绕梁三日亦不绝呼!”
“少将军过誉了。”
“为何此曲我先前从未听过?”
“奴在越国时,曾在一家乐坊暂住,正逢此那坊主作出此曲。此曲原为筝曲,正巧被奴听得,便重金求购得了曲谱改为琵琶演奏,故而此曲并未流传于世。”
“那位坊主有惊世之才。”高旭依旧沉浸在曲中眸中仍有迷离之色,“你从越国入齐,走的是居庸关吧。”
“是。”
“你来时,千灵山戒台寺的牡丹和都开了?”
“奴到燕城时正逢牡丹花期,戒台寺的牡丹花期正好。”
“我早便听闻戒台寺牡丹花开为天下一绝,叫人目酣神醉,神往多年。只可数年前我出使越国,往返两程都错过了花期,叫我抱憾至今。”
“戒台寺的牡丹确实开得不错,只是奴以为,还当不得目酣神醉这四个字。若论牡丹花,还是要看东京洛阳城。”宁遥垂眸浅笑,“洛阳牡丹甲天下,奴也只有幸见过一回,至今难忘。”
“少将军提起千灵山,只怕不是为了询问牡丹花吧。少将军若有想问的,直接问便是,奴定知无不言。奴说过的,你不用这般拐着弯的套奴的话。”
“是我的错,月亮莫恼。”高旭连忙笑道,“那我换个问题。你在燕城时,可曾去过那位陈牧将军的墓前?”
“陈牧将军?”宁遥沉思良久才悠悠开口,“可是越国人口中那位通敌叛国的将军?奴曾听说,当年他被人枭首示众,尸身被悬于城墙之上数月。”
“怎么,在越国,这样的罪人,还有墓不成?”
“能有什么墓,不过衣冠冢罢了。”高旭甩开折扇看向了窗外的天空,语气多了几分怅然,“身为将领,未死在沙场而是死在自己援兵之手,教人唏嘘。”
“少将军何故同奴说这些?”宁遥皱眉,脸色有些难看,“奴一介歌姬,不懂什么军事,但当年的居庸关一役,奴也略有耳闻。恕奴直言,奴之所以四处漂泊,便是因为战争,所以哪怕是冒犯少将军,奴也想问少将军一句话。”
“你说。”
“越国也好,齐国也罢,两国交战,究竟有何益处?当年一战,齐国虽得了燕山,居庸关一役虽然开始攻势迅猛,可最后不也败了吗?多少人因为战争流离失所?多少人因为战争丢了性命?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何,非要打战不可?”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问得好,问得好啊!”高旭长叹道,“可是月亮,你想过没有,如今的世道弱肉强食,若不想任人鱼肉,唯有手持刀俎。为人如是,为国亦如是。”
“打战,为的不过是警示他人,为的不过是守护本国百姓,为的不过生存罢了。而那些为国捐躯之人,慷慨赴死,也不过是为了守卫自己的故土,保护自己的家人。世人会记住他们,史书会记住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